“美龄号”凄怆地告别南京

中国的一代枭雄,此时已经处于惶然和惊惧之中。曾经是恣意妄为的蒋介石,现在却神情黯然,忧心忡忡,常常闭目沉思,有时甚至一整天不说一句话。

蒋介石在千方百计“劝”李宗仁继任总统时,也密切关注着外界对他发表的元旦文告的反应。

1 月 5 日,张群向蒋介石报告说:“总统,中共对你的文告有反应了。” 蒋介石忙问:“反应如何?”

张群呈上电稿:“请总统过目。”

蒋介石接过一看,是新华社发表的一篇评论,标题为《评战犯求和》。“为了保存中国反动势力和美国在华侵略势力,中国第一号战争罪犯国

民党匪帮首领蒋介石在今年元旦发表了一篇求和的声明。⋯⋯人们不要以为战犯求和未免滑稽,也不要以为这样的求和声明实在可恶。须知由第一号战犯国民党匪首出面求和,并且发表这样的声明,对于中国人民认识国民党匪帮和美国帝国主义的阴谋计划,有一种显然的利益⋯⋯”

蒋介石看到最后几行文字时,长长地叹了一口气,有气无力地靠在沙发上。那几行文字说:

“蒋介石已经失了灵魂,只是一具僵尸,什么人也不相信他了。”

蒋介石又长叹了口气,问起了美国的反映。现在的蒋介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注美国对他的态度,而美国方面更是注视着蒋介石的一举一动。 1 月 3 日,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给美国国务院的报告中,转报了蒋

的文告,并评论说: “对此文告之初步印象甚佳。文告内容庄严,且有和解之倾向,对共产

党之侮辱亦较平时少⋯⋯但经研究后,该文告是显露严重之缺点。该文告为一过于冠冕堂皇之文章,含有一个强大的统治者以仁慈口吻对待其厌烦叛徒之意味,是以忽略若干不愉快之现实:即军事力量几已全部崩溃,最近经济措施之失败,几乎举国一致对和平之祈求,与在蒋氏执政期内此种和平之不可能。另一缺点则更为严重,即在某一意义上,彼已表示让步,但井未给予充分之退让。”

1 月 5 日,司徒雷登派私人顾问傅泾波拜访李宗仁,对他说:“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团团长巴大维将军闻悉蒋总统有放弃大陆经营台湾的计划,巴大维为此事曾与司徒大使商议。司徒大使想知道李将军的意思。”

李宗仁听了这活大吃了一惊。蒋介石要放弃大陆经营台湾,自己怎么一点也不知道?

其实,在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为蒋下野奔忙的时候,蒋介石已在为撤守台湾做准备了。

1 月 5 日,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召开宣传工作会议,参加的人有蒋经国、陶希圣、黄少谷、李俊龙、李惟果等。

在会上,蒋介石把白崇禧的“亥敬”、“亥全”两电及他答复的“子东” 电交各人传阅,并就和谈问题征询意见。

有人建议:最近湖北、河南两省民意机关连续发出通电,对和平有所主张,中央最好派一大员赴汉口同白崇禧就和谈问题以诚相商。

蒋介石表示:“这个意见行,就劳驾岳军先生跑一趟。” 1 月 6 日,张治中受命来见李宗仁。

张治中说:“蒋先生将于 9 日派张岳军赴汉会晤白健生,就当前局势问题进行洽商。”

“蒋总统还有其他打算没有?”李宗仁问。

张治中回答:“蒋先生现在对内对外都进行了一番部署,比如电邀刘文辉来京,告以经营四川的必要,还打算派张岳军人川主持一切。在外交方面, 蒋先生接纳白健生上月 24 日提出的建议,请美、英、法、苏四国政府‘调解’ 国共战争。看他的想法,似乎还想继续坐在总统的位置上。但一般观察家, 甚至包括 CC 派谷正纲之流,也认为蒋下野只是个时间问题。”

在武汉的白崇禧很快得到张群即将赴汉的消息。1 月 7 日晚,他连续 4 次打长途电话到南京找程思远,让他找到隐居在上海的桂系将领黄绍竑,请他与张群一同赴汉。

1 月 9 日凌晨,黄绍竑抵达南京,立即与张群飞武汉。

白崇禧见到张群后说:“我于上月发两电所待的主张,都是备战谋和, 并不是无原则的妥协投降。”

张群说:“蒋先生也就是强调这样一个意思,我们可和而不可降,能战而后能和。看来中央和地方并无意见分歧。”

11 日,张群从汉口飞抵长沙,见到也是桂系的程潜,征求谋和的意见。

12 日,张群回南京。

可是这时候,战场上的形势对国民党一方越来越不利,甚至可以说是灾难性的。

1 月上旬,被围在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集团,被人民解放军全部歼灭。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后,十分忧伤。他在日记中写道:“杜聿明部今晨

似已大半被匪消灭,闻尚有 3 万人自陈官庄西南突围,未知能否安全出险,忧念无已。我前之所以不能为他人强逼下野者,为此杜部待援,我责未尽耳。”蒋介石知道杜幸明被歼后,他的下野问题又会重新成为人们议论中心,

于是加紧了活动。

1 月 8 日下午,蒋介石在黄埔路官邸召集孙科、张群、张治中开会,商量如何运用外交促成和谈的问题。

会后,孙科按蒋的意旨,派行政院副院长兼外交部长吴铁城出面,照会美、苏、英、法四国,希望四国政府施加压力,促成国共和谈的实现。

晚上,程恩远受托把白崇禧的“亥敬”电抄给孙科一阅。

孙科阅后表示:“国共之间的武装冲突,系中国内政问题,不便请外国参加干涉。此次给四国政府照会,只是请他们从旁边赞助,以使国共双方代表能够聚首一堂,进行谈判。”

1 月 2 日,美国驻华使馆把美国政府的答复转交吴铁城。美方答复是: “在当前憎势下,由美国政府出作调停人,实难相信可达到任何有益的结果。”

苏、英、法三国政府对国民党政府外交部的照会请求,也婉转地拒绝了。三国一致表示:这是一个由中国人自己去解决的问题。

外交努力失败后,蒋介石真的慌了。强使自己镇定下来后,他开始走他的第二步棋。

10 日,蒋介石派蒋经国持他的亲笔函去上海找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钩,令俞马上把中央银行所存的黄金、白银和外汇全部转存台湾。

12 日,蒋介石又派蒋经国和总统府第三局局长俞济时、警卫组主任石祖德、参军施觉民、警卫部队长任世桂及通讯总队长等人,一同赶到奉化溪口镇,布置警卫网和通讯网,为蒋介石“退居”溪口、实行幕后操纵作准备。针对蒋介石将上海中央银行存款移送台湾的做法,白崇禧大为不满,于

1 月 13 日将汉口中央银行由粤汉路运往广州的银元中途截回。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大骂不休,可是又无可奈何。

1 月 14 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表关于时局的声明,提出国共谈判的八项条件:

(一)惩办战争罪犯;

(二)废除伪宪法;

(三)废除伪法统;

(四)依据民主原则改编一切反动军队;

(五)没收官僚资本;

(六)改革土地制定;

(七)废除卖国条约;

(八)召开没有反动分子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接收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及其所属各级政府的一切权力。

1 月 15 日下午,蒋介石在南京黄埔路官邪召集张群、张治中和吴铁城举行会议,讨论中共方面提出的八项条件。

蒋介石在会上宣布:为求内部团结起见,对中共的八项条件暂不表示态度,首先征求各省党政人员的意见。

晚上,蒋介石接见司徒雷登,告之中共提出的和谈条件以及南京政府的打算。

可此刻司徒雷登关心的,是蒋介石的个人进退和是否下野的问题,而蒋介石对这个问题却保持沉默。

  1. 日下午,蒋介石召见中央银行总裁俞鸿钧和中国银行总经理席德懋, 命令他们把两行存在美国的外汇,化整为零,存入私人户头,以免将来和谈成功,民主联合政府成立时予以接收。

于是,国家一笔巨大的外汇款项,装入个人腰包。

晚上,蒋介石约张君励、左舜生、张群、吴铁城、张治中、邵力子、陈立夫、王世杰等人来黄埔路官邸赴宴,交换对中共八项和平条件的意见。

邵力子说:“中共提出的八项和平条件,国民党可以接受。也只有接受, 才能开始国共谈判。”

CC 派头子陈立夫听了邵力子的发言后,立即站起来指责道:“我反对。我认为接受中共八项条件,就是主张向中共无条件投降。”

张治中赶忙打圆场:“今晚我们主要是向党外人士垂询意见,不要相互指责。”

张君劢言说:“局势已到今天这个步骤,蒋先生还是应考虑考虑下野引退的问题。”

蒋介石听了邵力子、张君劢的话后,板着脸孔一句话也没说。

  1. 日,李宗仁决定赴汉口与白崇禧商议搞一个和平运动,逼蒋介石下野。次日,程思远乘一架军用飞机去汉口通知白崇禧做准备工作。

  2. 日,蒋介石命令把京沪警备司令部扩编为京沪杭警备司令部,并委任汤恩伯为总司令。

  3. 日,蒋介石发布命令,任命张群为重庆绥靖公署主任,朱绍良为福州绥靖公署主任,余汉谋为广东绥靖公署主任、陈诚为台湾省主席兼任台湾警备总司令。同时宣布改组广东省政府,由薛岳代替宋子文任广东省主席。

经过一番紧张布置,蒋介石可以放心“引退”了。

19 日上午,蒋介石召见李宗仁商谈时局,表示了“引退”之意。

李宗仁心里暗暗高兴,他以很和善的态度说:“我会根据总统的意旨办事,接任时间,由总统自行决定就是了。”

下午,蒋介石在黄埔路邪召开“御前会议”。

会上,蒋介石冷冰冰他说:“毛泽东发表的关于时局的声明,想必大家都已看到了。他提出要以八项条件为基础进行谈判,实在太苛刻了一点。我是决定下野了。现在有两个方案请大家研究:一个是请李德邻出来谈判,谈妥了我才下野;另一个方案是我现在就下野,一切由李德邻来主持。”

这番话的目的,是想询问各人的意见。但大家都保持着沉默。

最后,外交部长吴铁城打破了沉闷的气氛,他提议道:“这件事关系重大,是不是召开中常委会讨论一下?”

一提起中常委会,蒋介石发火了。他气愤地嚷道:“不必!什么中常委会!我如今不是被共产党打倒,而是被国民党打倒的!”

陈立夫这时已是眼泪汪汪。他叫了一声:“总统⋯⋯”

他正想把心里话说出来,蒋介石却不耐烦地连连摆手说:“好了!好了! 我主意已定,决心采取第二个方案。下野的文告如何措词,请大家研究。主要意思是:我下野既不能贯彻戡乱主张,又何忍再为和平之障碍。”

最后,蒋介石宣布:他于 1 月 21 日下野“引退”。

同日,南京政府外交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发表声明:“四强已先后答复我方本月八日所发出之照会。咸称:‘甚愿中国早日恢复和平,但在目前情况下,碍难出任媒介。’我政府对于和谈问题,在外交上亦表示了最高度之诚意与最大的努力。”

蒋介石的座机“美龄号”在南京绕空一周,残阳如血。“永别了,南京!” 蒋介石痛苦地闭上了眼睛。

1949 年 1 月 21 日,南京黄埔路总统府外,华盖云集,车马辐辏,在京的文武大员几乎全部齐集总统府。

上午 10 时过,总统府内百官齐集,人人脸色阴郁,神情呆滞。

寂静中,只听一声“总统到!”众人垂手肃立,目光一齐朝大厅的门口望去。

蒋介石出现了。他今天穿一身玄色绸长袍。他步履缓慢地走到众人前, 向全场扫视一眼,示意大家坐下。此刻的蒋介石,眼睑浮肿,神情木然地望

着他的官员们,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沉默良久,他才颤抖地说:“我,这个, 这个,我同李副总统交换了三次意见。事情既然这样,我今天要发表引退文告。”

蒋介石声音低沉,无限悲伤。已有人黯然垂泪。 “目前军事、政治、财政、外交皆濒于绝境,人民所受痛苦亦达顶点。

我有意息兵言和,无奈中共一意孤行到底。在目前情况下,我个人非引退不可,让德邻兄依法执行总统职权,与中共进行和谈。我于五年之内绝不干预政治,但愿从旁协助。希望各同志以后同心合力支持德邻兄,挽救党国危机。”蒋介石话音刚落,谷正纲、陈立夫、张道藩等失声痛哭,谷正纲含泪大

声疾呼:“总裁不应退休,应继续领导,和共产党作战到底!” 蒋介石语调低沉地说:“事实已不可能,我已做此决定了。”

在一片如丧考妣的哀痛气氛之中,蒋介石从衣袋里掏出拟好的文件,对李宗仁说:“我今天就离开南京,你立即就职视事,这里是一项我替你拟好的文告,你就来签个字罢。”

李宗仁在文告上匆匆扫了几眼,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事后他曾回忆说: “在那样哀伤的气氛之中,四周一片呜咽之声,不容许我来研究,甚或细读这一拟好的文稿。那气氛更使我不得不慷慨赴义似的,不假思索地在这文件上签了名字。”

诸事完毕,李宗仁问蒋介石:“总统今天什么时候动身,我们到机场送行。”

“料理公务要紧,送行就不必了。”说完,蒋介石尽量挺直身躯,目光不看任何人,顾自朝门外走去。

这时有人高叫道:“总统!总统!”蒋介石略为一停,见于右任踉踉跄跄追了上来。蒋介石问:“什么事?”

于右任气喘吁吁地说:“为和谈起见,可否请总统在离京之前,下个手令把张学良、杨虎城放出来?”

蒋介石冷漠地把手一挥:“你找德邻办去!”说完,快步朝外走去。于右任悲愤难尽,却又无可奈何。

大员们目送蒋介石的背影,一个个悲戚无语,默默散去。

蒋介石离开总统府,驱车前往中山陵做最后拜谒。当他沿着有 392 级花岗石阶的漫漫墓道拾级而上,仰望高耸云天的祭堂时,不禁愁肠寸断。三年前,抗战胜利后还都的盛景恍如昨日,可转眼便江山易手了。世事沉浮,苍苍钟山无语,祭堂肃然无声。蒋介石禁不住鼻子一酸,怆然泪下。

蒋介石默立许久,不胜悲伤,蒋经国侍立一侧,几次欲言又止。

蒋介石拉拉披肩大氅,转身向外走去,他迈下石阶,又停下脚步,回眸凝望。

下午 4 点 10 分,“美龄号”从南京明故宫机场起飞,把空寞冷清的机场撇在下方。

转瞬间,南京城在机翼下不断缩小。蒋介石侧过头,从舷窗往下看,残阳如血,总统府、国防部大院、中山陵⋯⋯在夕阳下尽收眼底,蒋介石吩咐飞机绕空一周,此一去,今生今世怕是再难回来了。蒋介石痛苦地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