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静悄悄地进了北平

毛泽东从保定出发到达啄县的时候,天已经黑透了。中央机关打前站的同志和啄县县委的同志打开了城门。

3 月 24 日,新北平市市长叶剑英从北平城打来电话,说请毛主席与中央首长当晚乘火车进北平;第二天下午安排了西苑机场阅兵式,并邀请了各界人士。叶剑英说:“这也算我们对各界的欢迎吧。”

叶剑英与滕代远乘坐给毛主席准备的专列来到琢县,准备接毛主席进城。

叶剑英到时,坐吉普车从西柏坡到达涿县的毛泽东正在与河北的领导同志研究如何接管城市的问题。

叶剑英一进门,便把进北平的具体安排报告了毛泽东——坐火车进北平,经过丰台,停在清华园火车站。下火车后,坐汽车去颐和园,睡个午觉。下午在西苑机场阅兵。

毛泽东点头对这个计划表示同意。

之后,周恩来又与叶剑英具体研究了从涿县出发的问题。因为到达北平的当天下午要阅兵,并要与民主人士见面,时间太紧,火车必须于凌晨开出。

最后商定 3 月 25 日凌晨 2 点钟,毛主席等人先乘火车进入北平。中共中央进北平的整体行动由周恩来主管。

早在 1949 年的 2 月,进入北平的准备工作就已开始。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协助周恩来统筹,具体负责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当时,还专门成立了中央转移委员会。毛泽东说:“党中央进北平,这是一桩大事,政治意义十分重大,是在党和军队胜利的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事情,一定要计划好。”

毛泽东平时是不太过问这类具体事务的,它们都被周恩来安排得非常周密。而这一次,他强调了一句,是因为这是一件非做好不可的大事。他经常回忆过去,那些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岁月已经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经历了那么多血雨腥风,马上就要从辗转几十年的农村搬到大城市去,这是要载入史册的历史瞬间。当然要计划好。而对警卫部队和执行转移行动的人们来说,

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豁出命去,也要保证毛主席和党中央的安全。

于是,中共中央、华北局、北平市委、北平市政府和北平驻军联合行动, 为党中央搬家全力以赴。

这是中国共产党以主人公的身份从农村正式进入城市。中央社会部的同志传达了周恩来关于搬家的具体指示,成立了以北平市市长叶剑英为首的组织委员会。这个组织委员会除了叶剑英外,还有平津卫戍司令员聂荣臻、北平警备司令员程子华、第四野战军参谋长刘亚楼、中央社会部部长李克农。他们对党中央来北平的沿途警卫、对空警戒、阅兵以及城市庆祝等等都作了周密部署。

从唐县到啄县,由华北军区负责;涿县到长辛店,由四野的第四十二军负责;长辛店到西直门,由四野的第四十一军负责;西直门到香山,由李克农的社会部负责;对空警戒,包括西苑机场、香山等处的对空警戒,由刘亚楼负责。

当天,叶剑英、聂荣臻与李克农联名将转移计划电告西柏坡,并建议, 为了保证中央首长的安全和休息,中共中央从西柏坡到涿县后改乘火车。

周恩来在请示了毛泽东后,于次日傍晚给北平市委发来电报:“同意来电所提的各项布置,我们预定 24 日晚宿涿县,请派一负责干部到涿县等候我们。由涿县到北平的专车可作准备。是坐汽车还是坐火车,等我们到涿县后再作决定。请你们仍作两种情况的准备。”

3 月 22 日,叶剑英和李克农就铁路布置致电周恩来、任弼时、杨尚昆井

报中央:“从啄县到北平清华园,共有 12 个站,约 60 公里,两小时内即可到达。现每站派负责人两名,一守电话,一盯道叉并监视车辆通过。在中央首长从涿县换乘火车进北平时,为保证安全,编为 3 个列车,每列车 8 个车

皮。第一列车挂 8 个客车,载警卫部队和少数干部,警卫人员为压道车,到

西直门站下车,然后用卡车将他们送至香山。第二列车挂 8 个卧车和一辆餐

车,直开到清华园车站。第三列车挂 5 个客车和 3 个行李车,开到前门车站。” 在这个电报中,叶剑英和李克农强调,如要从长辛店乘汽车到西苑机场,

必须从广安门穿过城区,经西直门后才能到达飞机场,别无更好的路线,所以拟乘火车为妥。

周恩来复电表示同意此方案。

3 月 25 日凌晨,一列专车在涿县火车站引人待发。车厢里灯火通明,两条平行的铁轨平静地向北平延伸,等待着中央首长乘坐的火车安全通过。

凌晨 2 时,各位中央领导精神焕发地跨上了去北平的专列。

汽笛发出“呜”的一声长鸣,接着车轮滚动,火车呼啸,载着中国革命的司令部,载着中华民族的希望,风驰电掣地向前奔去⋯⋯

火车上,陪行的叶剑英向毛泽东等领导人介绍说,北平所有的名胜古迹, 都得到了保护,没受到任何损失和破坏,城市里的生产和生活一切照常,北平的男女老少都称赞北平的和平解放,说共产党伟大,解放军英勇。叶剑英还说,北平和平解放后,不少民主人士来到了北平。也有不少民主人士来信来电,表示拥护共产党,要与共产党更好地合作,希望共产党在北平成立全国性政府,更好地宣传争取更多的爱国进步人士。

他还介绍了北平解放时,老百姓兴高采烈、欢天喜地迎接人民解放军进城的情景。他激动他说到,部队从前门大街行进到东交民巷时,队伍雄壮、整齐、威严。过去,东交民巷是外国人的租界地,中国人是不能随便进入的。

人民解放军却开进去了,它向所有帝国主义和各国政府表明,中国是中国人民的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再也不受外国人的欺侮和侵略了。

毛泽东听了很高兴他说:“工厂照常生产,商店照常营业,学生照常上课,和平解放的城市一切都照常,这就好了。要对我们参加军事管制的人员讲清楚,我们不但能解放大城市,我们还要能管理好大城市。我们人民解放军和全体党政干部,学会管理城市工作和学会做经济工作,在当前来说非常重要。”

周恩来说道:“我们在延安山沟里的时候,既没有大城市,也没有大工业生产,许多外国朋友,包括美国朋友和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人士,直到蒋介石政府里的高级官员,像张治中将军这类人,都称赞我们不仅能打仗,将来胜利了,也完全能管理好大城市,管理好国家经济。因为他们看透蒋介石集团大腐败了,离开了外国人就活不下去。我们没有管理过大城市,但是我们看到蒋介石管理大城市那一套办法不行,我们如果管理大城市,我想一定比他们管理得好。”

几个人正在谈论着,叶剑英往外一看,说:“卢沟桥快到了。”

听叶剑英这么一说,毛泽东、周恩来等都忙往窗外看。由于天色已暗, 只模模糊糊看了个大概。

列车飞奔,一会儿便驶过了卢沟桥。毛泽东等人又继续交谈起来。

火车过了丰台车站之后,叶剑英又对大家说:“再过不远就能看到北平的城墙了,我们就算到了北平城了。”

听说快到北平城了,大家都高兴地往外看,果然看到了高大巍峨的北平城墙。

叶剑英感慨他说:“我过去到过北平,那还是在军调部工作的时候。那时在北平,和国民党的代表面对面地斗争了一年多。这一回,我是比你们先到了北平。这一次到北平,和以前到北平可大不一样啊,心情也不一样,环境也下一样,所担负的工作也完全不同了。”

毛泽东说:“我以前也到过北平,到现在整整 30 年了⋯⋯”

对毛泽东来说,他这是第三次到北平。第一次是 1918 年。那时的毛泽东

还是一个孜孜以求探寻真理的 25 岁的青年。第二年他又进北平。当他 56 岁三进北平时,已是一代人民领袖,受到万民的欢呼:他不能不对此感慨万端。

对党中央进北平,《人民日报》发表了它的第一个号外:“毛主席已到达北平”。

“毛主席到北平啰!”“看号外,毛主席来了!”路人纷纷抢购,仅 4 分钟的时间,号外被一抢而空。北平城看到号外的、没有看到号外的,都在争议毛泽东,从大学教授到人力车夫,都谈起了毛泽东的传奇、性格以及爱好。

在北京大学,一位姓郭的门房与一位姓王的图书管理员拿着号外回忆道:“他曾经在这间屋子里工作,就坐在那张桌子旁边,整理报纸和杂志⋯⋯”

王管理员盯着那张桌子兴奋他说:“是的,是的,我想起来了。我最后一次见到他已有 30 年了,从他的照片上看,他是胖了一点,那时可瘦啦。”

二人又一起上楼,去观看当年毛泽东下班后读书的阅览室。郭门房说: “就在这里。30 年前他就坐在这把椅子上,埋头读报,看书,读呀读呀,一读就是一整天。”

王管理员感慨道:“当时谁知道啊⋯⋯毛先生现在是全国最了不得的人

物!”

郭门房激动他说:“莫说全中国,他的姓名全世界都是响◻◻的啰!” 3 月 25 日晚,新华社向全国播发了毛泽东和党中央胜利到达北平的消

息。

在溪口老家的蒋介石听到这个消息,沉重地叹了一口气,无奈他说:“我们的情报都干什么去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