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方案之争

在众多的政协代表中,华侨代表陈嘉庚十分关心国旗评选一事。

国民党政府统治时期,他出于爱国之心,积极提出关于设计国旗的建议。

1940 年他回国慰问抗日军民之时,就请专家为国民党政府设计了新的国

旗方案,印了 100 多张带到重庆。到重庆后,他看到国民党政府官员傲气专横的态度,心里凉了半截。

当新中国即将诞生的时候,他更关心国旗的设计了。他自愿报名参加了筹备会第六小组的工作。

1949 年 8 月,他从东北参观考察回北平后,专门向筹备会第六小组成员

了解了国旗图案设计的征集情况。

第六小组秘书彭光涵专门向他汇报了第六小组征稿和工作情况。

陈嘉庚说:“我是非常关心国旗制作的。辛亥革命胜利后,孙中山在南京就职,用五色国旗,代表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立国之义。到蒋介石国民党政府,却把青天白日党旗当国旗,这是我最不满意的。1940 年,我到重庆向国民党官员说过,但他们不接受建议。”

接着,他详细谈了自己制作国旗的观点,并把自己设计的国旗图案托彭光涵交第六小组成员和专家研究。

9 月 17 日,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召开第二次会议,就第六小组的工作作出决议:将国旗、国徽、国歌工作移交新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主席团领导。

9 月 22 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成立大会国旗、国歌、国徽、

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并委任 55 人为审查委员,由马叙伦为召集人, 彭光涵任审查委员会秘书。

当天,彭光涵将经过大家复选的 38 幅国旗图案编为一册,取名《国旗图案参考资料》,作为最急件送到新华印刷厂赶印。

新华印刷厂的工程师、技术员和工人连夜加班加点,印出了《国旗图案参考资料》,每幅图上都编了号和草拟的简单说明。其中上海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被编为“复字三十二号”,草拟的说明是大五角星代表中国共产党, 周围四个小五角星代表工、农、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9 月 23 日,新政协全体代表 600 多人分为 11 个小组讨论国旗、国徽、

国歌等方案,平均每组约 50 至 60 人。各小组的讨论都热烈而认真。

但各位代表对原筹备会第六小组挑选的国旗参考图案的看法和评价不一样,选择的图案也下一致。

开始,代表们倾向于曾联松设计的“复字三十二号”五星红旗的图案, 但又觉得四颗小星代表四个阶级的提法不太妥当。

随后,对旗帜上方有一颗大五角星的复字一号图案,中间加一条黄杠代表黄河的复字四号和加两条黄杠代表黄河、长江的复字三号图案,倾向的人增多。但是,反对的人也有一些,而且态度十分坚决。因为当时南方一些地方尚侍解放,国旗上带有黄杠,就没有体现祖国统一。

新政协将在 9 月 30 日闭幕,意见又不一致,时间显得特别紧。

彭光涵十分着急,他把各小组争论的情况写了个请示报告,交给周恩来。9 月 23 日晚上,副秘书长齐燕铭和秘书彭光涵正在办公室工作。周恩来

来到他们的办公室,问彭光涵:“你接触了那么多国旗图案,到底哪个图案代表意见比较一致?”

彭光涵回答:“一颗大五角星加一条黄杠的图案同意意见较多,但反对的意见也不少,而且很坚决,即使勉强通过了,意见一定很大。大家比较倾向‘复字三十二号’这个五星红旗图案,但有人不赞成用四个五角星代表四个阶级。总的看,五星红旗的图案比较好,容易通过。”

周恩来听了彭光涵的汇报,立即指示:“好!你按这个图案再画一幅大一点的,并做一面大旗明天下午交给我。”

当晚,彭光涵就按周恩来的指示操办起来。

9 月 25 日晚 8 时,毛泽东、周恩夹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关于国旗、

国歌的座谈会。

在毛泽东主持这次座谈会之前,张治中来到毛泽东的住处。交谈中,张治中间毛泽东:“现在大家都在议论国旗图案,你的意见呢?”

毛泽东说:“我同意一颗大五角星加一条黄河的那种,你觉得怎样?” 张治中明确回答:“我反对用这种国旗图案。中间加一条横杠,把红旗

劈为两半,不成了分裂国家了吗?而且杠子不能代表河流,在中国人的传统意识中,杠子是‘金箍棒’,国旗中间摆上一根‘金箍棒’干嘛?”

毛泽东听后,感到震惊,也觉得有道理。他说:“这是一个严重问题。不过,有不少人主张用这幅,也有其理由。这样吧,我再找几个人座谈一下。”在 9 月 25 日晚的座谈会上,毛泽东说:“过去,我们脑子里老是想要在

国旗上标出中国的特征,因此画一条横杠代表黄河。其实,不少国家的国旗也没有带着本国的特征,苏联的斧头镰刀,也不一定代表苏联特征,哪一国都可以有同样的斧头镰刀。英、美等国的国旗也没有什么该国的特征。代表国家特征的东西可以在国徽上表现出来。”

毛泽东拿起一张放大了的五星红旗图,说:“大家都说这个图案好,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工农为基础,团结了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共同斗争取得的,这是中国革命的历史事实。今后还要共同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我看这个图案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实际,表现了我国革命人民大团结。不但现在要团结,将来也要团结,我看这个图案是较好的图案。”毛泽东话音刚落,丰泽园里响起热烈的掌声,参加座谈会的代表一致表

示赞同。

陈嘉庚站起来谈自己的看法。他说:“我从东北回来,我很关心国旗问题,我完全赞同毛主席讲的‘复字三十二号’国旗图案。”

梁思成也站起来发言说:”我觉得‘复字三十二号’图案很好,多星代表人民大团结,红色代表革命,表示革命人民大团结。”

其他人也纷纷发言赞成“复字三十二号”图案,并鼓掌通过。

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终于以其构思和特色获得大家的认可和推崇。9 月 26 日下午 3 时,大会国旗、国徽、国歌、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在北

京饭店召开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经过大家讨论,一致通过用“复字三十二号” 图案作国旗,并提交大会主席团审该,再提交大会讨论。

9 月 27 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进行表决。

表决前,由沈雁冰报告了筹备会第六小组讨论国旗的情况,并将制作的五星红旗样品展挂在主席台中间。

看到这面熠熠生辉的五星红旗,代表们心里充满了兴奋和激动之情。 会议进行的第四项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为红地五星旗,象征

中国人民大团结。 “复字三十二号”国旗图案,终于迎来了激动人心的一刻! 曾联松设计的国旗图案原槁,后来存入政协档案室。

“复字三十二号”图案真正用于国旗制作时,也作了一点修改。

原设计中,大五星中有镰刀斧头,经筹备会第六小组讨论删去。秘书彭光涵在原稿上写有“去镰刀斧头”五个字。图案其他部分未作修改。

关于国旗象征的说明,按毛泽东的讲话记录进行了改写。

至于国旗制法的说明,原稿显得很复杂,周恩来便指示胡乔木、梁思成和彭光涵三人重新写一个制法说明,做到使人一看制法图说明就能制作标准

国旗。

三人讨论后,即由梁思成改写,胡乔木修改定稿。经审查通过后,向全国发出。

在筹备会第六小组成员和专家们中,徐悲鸿、梁思成、翦伯赞、陈嘉庚、张奚若等建议:在国旗制定之后,全国的国旗制作要严肃认真,要规定哪一号颜色,将来由国家指定专门工厂统一生产国旗用的红布,就叫“国旗红”。

陈嘉庚还提议:“应该由国家指定某些工厂专门生产统一规格的国旗。因为手工制作不合标准,又困难,并且比工厂印制的价格要贵。现在虽然不能立即办到,希望将来即可办到。”

国旗图案通过后,周恩来说:关于评选国旗图案,实行公开广泛征集的做法好,所选的国旗方案艺术性比较好,大家也很满意。虽然在讨论中有些争论,但最后大家意见统一了。

关于国旗图案意义的说明,新华社以答读者问的形式于 11 月 15 日公开发表:

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旗面为什么是红色的?旗上的五颗五角星代表什么?为什么星是黄色的?四颗小五角星为什么有一个角尖正对着大五角星的中心点?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五角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地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这是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五星红旗确实显得美丽庄严。一星居中,众星闪烁,普照大地,让人一望便产生人民团结、国家昌盛、革命胜利的自豪感。

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闭幕后不久,曾联松收到中央人民政府办公厅的来信:

曾联松先生:

你所设计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业已采用,兹赠送人民政府纪念刊一册,人民币五百万元(旧币,相当于现在 500 元),作为酬谢你对国家的贡献⋯⋯

次年国庆节,曾联松被邀请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建国 30 年时,他再一次应邀到北京参加了庆祝活动。

如今,这面象征中国的旗帜不仅使中国人民感到自豪,它也成为国家的象征,飘扬在联合国广场,飘扬在与中国有外交关系的世界每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