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说,他愿意终老家乡

  1. 月 12 日,何应钦的行政院院长的任命正式发表,孙科内阁的下台,为和谈扫清了一个障碍。

李宗仁于新政府成立后,立即授权行政院组织正式的和谈代表团。国共双方拟定:4 月 1 日在北平开始谈判。

张治中于 3 月 29 日再次到达溪口,这次同行的是屈武。

和前些天不一样,张抬中一到溪口,就立刻感到气氛异常。张治中猜度着,这种气氛大约与即将开始的和谈有关。张治中得知蒋介石在蒋母墓庐, 便立即驱车前往。

张治中、屈武在蒋经国引导下,走进书房,坐了片刻,蒋介石出来了。张治中、屈武行礼问候后,张治中递上和谈腹案的文稿。这个以行政院名义拟定的和谈腹案,只供代表团在谈判过程中掌握,不是提出的讨论方案,其主要内容,是针对中共提出的八条,把蒋介石新年文告的内容具体化了。蒋介石事前已知其内容,但他还是认真阅读起来:

预拟与中共商谈之腹案

一、双方既确认以和平商谈解决国是为全国人民之要求,则双方所应商谈者,重在国家元气之如何保存,人民痛苦之如何解除,国家政策之如何拟订,及政治制度之如何建立,以谋长治久安,是以关于战争责任问题,不应再提。

二、同意重订新宪法,此新宪法之起草,我方应有相当比例之人数参加。三、关于法统问题,与前项有连带关系,可合并商讨。

四、双方军队应分期分年各就驻在区域自行整编,并应树立健全的军事制度,傅达成军队国家化之目的,至分期整编时双方应保留之军队数字,另作商讨。

五、“没收官僚资本”一节,原则同意,但须另行商讨施行条例办理。六、“改革土地制度”一节,原则同意,但须另行商订施行条例办理。七、关于“废除卖国条约”一事,将来由政府根据国家独立自主之精神,

平等互惠之原则,就过去对外签订条约加以审查,如有损害国家领土主权者, 应予修改或废止。

八、同意召开政治协调会议,并由该会产生联合政府,惟在该协议与联合政府中,我方与共方应以同等名额参加,其属于第三方面人士之名额,亦于双方区域中各占其半。

九、代表团抵京后,即向中共提出双方应子正式商谈开始之前,就地停战,并参酌国防部所拟停战意见(附后)进行商谈。

张治中在一旁默默地等候,不发一言,内心却波澜起伏。他瞥一眼屈武, 只见他一副无所谓的神情,正目光投向窗外。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代表团能否如期启程,就看蒋介石审阅完文稿说什么了。张治中拿定主意,如果蒋介石对这个和谈的腹案不满意,他就坚辞和谈代表。

终于,蒋介石推开文稿,抬起头,毫无表情他说:“嗯,我没有什么意见。文白,你这次担当的是一件最艰苦的任务,一切要当心哪!”

张治中还想摸摸蒋介石对和谈的看法,但蒋介石已起身表示送客了。 这一次蒋介石仍然是优礼有加。他陪着张治中顺着蒋母墓道,从山径上

走下来,沿着公路慢慢走去,一直把张治中、屈武送到溪口。临别又表白道: “文白,我是愿意和平的,愿意终老家乡的。”

张治中闻之十分高兴,觉得蒋介石对和谈总算明确表了态。他说:“总裁这句话对和谈很有帮助,也可以消除党内的分裂。不知愿意在报端发表否?”

蒋介石想了想,很油滑他说:“你斟酌吧。”

张治中回到南京,立即发表了蒋介石的讲话。和谈空气迅速升温。第二天,张治中应邀到立法院讲演,他的和平演说博得全场不断的掌声。面对听众的热烈情绪,张治中感到一阵苦涩。这些人赞同和谈,是因为他们对和谈抱着不切实际的奢望,那就是:此次和谈能谈成个划江而治的局面。张治中深深感到国民党内极大多数人对时局缺乏冷静客观的认识。他们不明白,不愿相信,国民党已到风烛残年。战也罢,和也罢,要想挽回颓势已是不可能的。

张治中的苦闷,时时流露出来。一方面,他对国民党的失败有着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他对这个为之服务了二十几年的党仍怀着一往深情,对蒋介石也仍怀着感恩知遇之情,他的这种矛盾与痛苦,可以从他在 1948 年秋给蒋介石上的万言书中表现出来。

在这份万言书中,张治中把批评的矛头直指蒋介石:“钧座重视谋略与技巧而忽略基本政策,甚至有察之未明之嫌。”

据说蒋介石看了这个万言书,勃然大怒,而冷静下来后又觉得所言切中要害,他长叹一声,回电说:“吾兄所言甚是,待详细研究后复。”

国民党内敢如此犯颜直谏的,只有张治中。他奔赴新营垒后,对毛泽东也是敢于直谏。

此时,极端的苦闷使得张治中的内心时常发出这样的呼声:“既然一定失败,便快些失败吧!”因此,当蒋介石企图用和谈获得喘息时间,以便卷土重来之时,当李宗仁、白崇禧企图用和谈实现“划江而治”,以造成民族的大分裂的时候,张治中算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1. 月 1 日,张治中率代表团前赴北平,临行前在机场发表谈话说:

    “我们此次奉政府之命到北平和中共进行和平商谈,深感责任重大,实

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心情。我们也知道在和谈进程中,当不免遭遇若干困难,但是我们双方商谈,似无不可克服的难题。我们当谨慎地秉承政府旨意,以最大诚意和中共方面进行商谈。希望能够获得协议,使真正的永久的和平得以早日实现,以慰全国同胞殷切的期望。甚望爱好和平的各界人士, 随时给我们指导、督促和支持。”

尽管历史注定,这是一次徒劳无功的谈判,然而由于各方的需要,仍如期举行了。

坐到谈判桌旁的国民党人,虽被战败的失落感和耻辱所淹没,却仍放不下架子,怀着万一的希望,指望他们的舌剑唇枪能在谈判桌上设起一条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