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让斯大林打破了他一生恪守的信条

  1. 月 8 日,在工作人员拟定条约与协定时,毛泽东同周恩来到克里姆林宫拜访了斯大林。由于已经达成一致意见,双方会谈十分投机。

当斯大林了解到毛泽东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著述丰富时,他严肃地说: “毛泽东同志,为了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我建议你应该把自己所有的文章、文件等尽快整理出来,编辑出版,这可是件意义重大的事情。”

毛泽东回答说:“我也正有这个意思,把我写的那些东西整理出来,也好为将来建设所用。”停了一会儿,毛泽东又说:“如果斯大林同志能派人帮助一下,我将十分感谢。”

“那您需要什么样的人呢?”斯大林又问。 “如果能派一位理论上强的、精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协助完成这项

工作那就太好了。”毛泽东十分坦率地说。 “噢,我就派尤金同志去协助你,他可是我们苏联有名的哲学理论家。”

斯大林说。

“非常感谢您,斯大林同志。”毛泽东表示感谢。

毛泽东看了斯大林一眼,又提出一个新问题:“斯大林同志,条约签订后,我们准备举行一个小型招待会。”

“那很好”,斯大林说,“在什么地方举行呢?” “什么地方都可以,”毛泽东说,“但不在我下橱的克里姆林官,而在

另外的地方,比如大都会饭店。” “斯大林同志,你要明白,克里姆林宫是苏联政府举行国宴的地方,对

于我们这个主权国家来说不完全合适⋯⋯”毛译东态度相当坚决。

斯大林不高兴地说:“是的,只是我从来没有出席过在饭店或是外国领事馆举行的宴会,从来没有⋯⋯”

斯大林还想使毛泽东改变意见,但毛泽东坚持说:“斯大林同志,我们的宴会要是没您出席⋯⋯那简直是不可想象的。”

斯大林没有急于回答。

“斯大林同志,我们请您,殷切地请您务必同意。”毛泽东进一步请求说道。

“好吧,毛泽东同志,如果您这样希望,我去参加。”斯大林终于同意了。

斯大林打破了他一生格守的信条。

1950 年 2 月 14 日上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字仪式在克里姆林宫举行。中国代表团被请到克里姆林宫。毛泽东、周恩来和斯大林、马林科夫、贝利亚、维辛斯基等聚集在斯大林办公室的一间客厅里。

代表双方签字的是周恩来和维辛斯基。

仪式开始了,当要签订贸易协定时,条约文本迟迟未送到,斯大林问: “这到底是怎么搞的,条约文本都到哪儿去了?”

“斯大林同志,是这样,中文的文本还没有准备好,他们正在忙呢!” 有人小声说。

“忙!忙!忙!怎么忙的?”他突然转过身,不高兴地对师哲说:“你们的翻译工作没有做好,耽误了贸易协定文本的印制。否则,今天在这里可以同时签署贸易协定,那多好哇!”

“斯大林同志说什么?”毛泽东问师哲。

“他让我告诉您,说我们的翻译工作做得不好,影响了条约签字。” 毛泽东也很不高兴地说:“缺点和错误总是中国人的!算了,算了,总

而言之,一切错误都在中国人身上好啦!”毛泽东不再言语了。“他说什么?”斯大林听到后敏感地问师哲。

“没什么,这只是我们个人之间的私话。”

原来中苏贸易协定,是苏联对外贸易部在苏联外交部协助下,与中国贸易代表团合作准备的。当时苏方还未准备好,苏方有关人员怕斯大林斥责, 就称中方未准备好该协定的中文本。

毛泽东一眼看穿了这件事的本质。直到文本送来后,气氛才缓和下来。签字仪式结束后,全体人员合影留念。毛泽东、斯大林站在最中间。

2 月 14 日,大都会饭店中国党政代表团访苏结束的宴会在举行。这是以

王稼祥大使夫妇的名义举行的酒会,邀请了斯大林在内的 500 位客人,其中有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备人民民主国家驻苏大使及苏联知名人士、各国记者。

下午 6 点过,中国东道主和客人聚集在大都会饭店的宴会大厅。大多数人担心斯大林不能践约出席。

当人们议论纷纷时,一位身穿便眼的外交官走到费德林身边用神秘的声调说:“你应当在前厅迎接斯大林,把他接到这里来。”

“请问,难道这是我的特权吗?像平时一样,您做这件事不是更好吗?” 费德林不满地对上校说。

“关于特权的事,我们最好暂且别议论它,让我们改日再谈,现在,我们是把您看作汉语专家来要求的,难道您不明白吗?”上校以命令的口吻说。他拉着费德林的手把他带到了前厅,让他在指定位置上站好,说:“要目不转睛地盯着门口。”

9 点刚过,斯大林率领苏共政治局全体成员终于前来赴宴了。当前厅大门打开,成严的斯大林出现在门口时,大厅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和“斯大林万岁”的欢呼声。

斯大林很快地扫视了前厅一眼,发现费德林在场后,不慌不忙地朝他定去。快到存衣处时,他开始解扣子脱大衣,存衣处的服务员急忙向他走去并说:“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请允许我帮您⋯”

斯大林看了看他,幽默地说:“谢谢,看来这点事我还会做。”他说完便与费德林走进宴会大厅,向站在“主宾席”长桌后面的毛泽东走去,毛泽东微笑着伸出双手同斯大林握握手,请他在自己旁边坐下来。

“斯大林同志,您好!非常欢迎您参加我们的宴会。” “来参加中国同志的宴会,我实在是太高兴了!”斯大林和蔼地说。 敬酒开始了,所有祝酒的人都目不转睛地望着并排站在用玻璃板壁隔成

小间内的斯大林和毛泽东。两位领袖在小间内交谈着各种问题。

酒会继续进行着,周恩来致祝酒词,由费德林任翻译。周恩来临场未拿讲稿,2000 余字的祝酒词说得与原稿一字不差。他说,中苏两国所签署的条约和协定,将使两国的关系更加紧密,将使新中国人民不会感到自己孤立, 而且将有利于中国生产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手世界和平。中苏友谊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周恩来的祝词赢得阵阵的掌声。

之后,斯大林打了一个手势说:“请注意,我要讲话了。”

他首先为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就举杯祝贺,他说:“中苏友好、兄弟情谊要保持下去,周恩来都说了,也代表了我的意思。社会主义阵

营也应该像周恩来讲的那样,要团结起来,可惜今天与会者中间少了南斯拉夫的同志,我感到很惋惜⋯⋯”最后,他放下酒杯,高呼:“团结就是力量!”

宴会一直持续至午夜才尽欢而散。

2 月 16 日,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盛宴招待毛泽东、周恩来与中国代表团全体人员,苏联党政军领导人几乎全体参加。

“毛泽东同志,你觉得莫斯科的天气怎么样呀?”斯大林突然问道。 “天气是有点冷,但是我在这儿却处处感受到温暖,你们苏联朋友待我

们太热情了,我深表感谢!”毛泽东回答。 “都是社会主义兄弟嘛!我们要互相帮助、要团结!”斯大林说。 “其实我已经适应了莫斯科的严冬,只可惜⋯⋯”毛泽东又回到刚才那

个话题上。

“只可惜明天就要与莫斯科分别了?”斯大林注视着毛泽东问。毛泽东没说话,只是朝斯大林笑了笑。

席间,越南领袖胡志明十分羡慕中苏签订的条约,他对斯大林说:“斯大林同志,我也要向你请示。”

“你怎么能向我请示,我是部长会议主席,你是国家主席,官比我大, 我应该向你请示。”斯大林笑道。

“你们同中国同志订了个条约,趁我在这里,咱们也订个条约吧!”胡志明开玩笑似地说。

“你是秘密来的,怎么同你订约?否则人家可要问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呢!”

“这很简单,你派架飞机把我送到天上去转一圈,然后再派些人到机场迎接我,在报上发个消息不就行了,然后我们两国就签订条约嘛。”

斯大林摆摆手说:“你们东方人想象力太丰富了。”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对保障中苏双方的安全,维护远东及世界的和平,加强中苏人民的友谊和促进两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毛泽东后来曾说:“1950 年我在莫斯科与斯大林争论达两个月之久,双方就互助条约、中东铁路、联合股份公司和边界问题采取了两种态度:一种是当我们对建议不同意时要进行讨论;另一种是如果对方绝对坚持的话,我们就接受他们的建议,这是出于对社会主义利益的考虑。”

协议规定,“不迟于 1952 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口海军根据地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而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偿付苏联自 1945 年对上述设备之恢复与建设的费用。”而实际上,苏军直

到 1955 年 5 月 31 日才撤离旅顺口。

中苏双方还协议将苏联在东北从日本获得的财产及苏联过去在北京的兵营的营房产等全部无偿移交中国。但实际上苏联军队在撤离东北时,已将所有能卸运走的机器设备和器材物资等,几乎全部搬到苏联去了。

而最令中国共产党感到不愉快的是确定人民币与卢布的比值这个问题。按国际惯例,只要根据双方几种主要产品的价格,综合起来作个平衡,得出指数,与对方的指数作比较,算出差距,就可定出双方货币的比值。但苏联人却自恃强大,将自己的卢布比值定得很高,而将中国的人民币比值压得极低。中方谈判人员对此提出了不同意见,但他们仍坚持自己的立场,双方出现争执,最后伍修权等人在请示国内并得到同意后,只得作出让步。

伍修权后来说:“苏联后来成为富有侵略扩张性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上推行霸权主义,不是偶然的,在斯大林时期就存在了这种苗头。”

50 年代初期,常常发生的不愉快的事,为两国关系的破裂埋下了种子。当时中苏关系总的来说是平等互利,但是友好中也有矛盾。

斯大林是格鲁吉亚人,他之所以在这次中苏签约的过程中表现出大国沙文主义倾向,除了与他本人专横的性格有关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想讨好俄罗斯民族,使国内人们看到他是在为俄罗斯人民的利益着想。

对此,毛泽东十分不满。

应该说,斯大林对毛泽东的态度,总的来看是尊重、真诚和热情的。斯大林曾多次说过,中国这个东方民族 100 年来一直经受着外国的欺侮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他对中国是很同情的。而他对毛泽东的尊重也反映了他对中苏两党、两国友好关系的重视。在毛泽东一行的这次出访过程中,虽然发生一些小小的误会及不愉快,但总的来说双方都取得了重要的收获。毛泽东加深了对苏联领导人的了解。而苏联领导人对中共领导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斯大林认为,中国领导人是世晃一流的,因而在以后处理中苏关系时,斯大林就比以往小心谨慎得多,而且在一些尽管不太重要的问题上也小心翼翼地先征求一下中国的意见。

2 月 17 日,毛泽东一行离开莫斯科。临开车时,别墅里的服务员们泣不成声。一位管食堂卫生的老太太一再说毛泽东十分理解她们,随手关灯,从不浪费,而且还总是自己整理床铺、房间。很多服务员对代表团成员说,她们觉得毛泽东比斯大林亲切。

工作人员们帮助中国贵宾把要带物品搬上汽车,并把毛泽东、周恩来等人一直送上汽车。她们连大衣都没来得及穿,站在冰雪地里目送毛泽东、周恩来离去,脸上挂着泪珠。

汽车驶进城里后,离火车开动的时间还早,于是车队又到市中心区绕了几个广场才到达车站。在车站举行了热烈欢送仪式,毛泽东发表了告别讲话。

莫洛托夫向毛泽东转达了斯大林的美好祝愿。

列车徐徐开动,毛泽东向车站送行的人们频频挥手。

在回国的旅程中,毛泽东每到一个大站,都要下车参观。毛泽东所到之处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和热情的款待。

23 日是苏联红军建军节,毛泽东在旅途中致电斯大林元帅,向他表示诚挚的祝贺和衷心的感谢。

车停在沈阳时,毛泽东没有像以往那样在市内参观游览,而是一吃完早饭,便坐车去看望苏联专家。毛泽东风趣地对他们说:“现在,我们头上的问题解决了,而脚下的问题还没解决。”

师哲解释说:“头上的问题是指我们推翻了压在我们头上的三座大山, 打倒了蒋介石国民党反动统治;脚下的问题是指建设好我们的国家,造福于人民。”

3 月 4 日晚,毛泽东一行结束了为期长达近 3 个月的赴苏访问,回到了祖国首都北京,回到了熟悉的中南海。

太阳依然从东方升起,新中国的大地一片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