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北平之路

在西柏坡,毛泽东指挥了三大战役,和战友们一道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中央认为,胜利已成定局,中央机关应当离开西柏坡,迁往古都北平。浩浩荡荡的队伍准备启程,长长的车队发出一片轰鸣。

这些日子,中央机关连日搬家,华北军区专门调来了一个汽车团日夜运输。这些大卡车全是美国造的十轮大卡,把简陋的乡村公路压得一个坑接一个坑,有的坑还又宽又深。

1949 年 3 月 23 日,凌晨三四点钟,刚刚结束工作的毛泽东在上床睡觉前告诉值班卫士李银桥:“9 点钟以前叫我起床。”而周恩来则悄悄嘱咐李银桥:“让他多睡会儿,没有关系。”

第二天上午近 10 点钟,李银桥才把毛泽东叫醒。毛泽东起床后问道:“几点啦?”

“快 10 点了。”

“让你们 9 点以前叫我,为什么现在才叫我?”毛泽东似有愠色。“周副主席想让你多睡会儿,说休息不好,怕你路上太疲劳。”于是毛

泽东不再说话,开始看一张新报。

这一天,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新闻公报要由新华社向全国发表。这是一个晴朗的好日子,此时,屋外已是万道霞光,阳光灿烂。

11 辆吉普及小卧车,10 辆卡车停放在党中央的驻地,出发的一切都准备就序。

毛泽东吃过早饭,中共中央副主席刘少奇、周恩来及中共中央秘书长任弼时来到毛泽东的住处。

三个人边走边聊。刘少奇神情严肃、文静慈善,眼里常露出哲人般的沉思。他话不多,偶尔插几句,但他说的每一个字都显示出机敏和政治家的深恩熟虑。

而周恩来则是另一种风格的领袖。他英俊潇洒,身材挺拔,他的智慧与魅力在他那个时代是难有人匹敌的。据说,在西安事变期间,宋美龄与周恩来晤谈后,曾感叹说,处于执政地位的国民党内无人能出周公之右。在国共两党的“楚汉之争”中,周恩来确实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任弼时敦厚朴实,当时肩负中共中央秘书长的职务,实则是中共中央的大总管,这就决定了他是党内最忙的一位领袖。叶剑英曾说过:“他是我们党的骆驼,中国人民的骆驼,担负着沉重的担子,走着漫长的艰苦的道路, 没有休息,没有享受,没有个人的任何计较。”任弼时是中央五大书记中最年轻的,又是身体最差的一个,脸上时常带着倦容。1928 年、1929 年,他曾两次被捕入狱,狱中非人的酷刑,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

在他们身后,不声不响地跟着朱德。他个子不高,身体结实,一副平凡而和蔼可亲的相貌,额角布满皱纹。当那一对大大的眼睛专注地望着什么的时候,会闪动出非凡的智慧及果决的判断力。这位有着“红军之父”美誉的敦厚长者,已经为人民的解放事业奋斗了大半生。

五大书记之后是陈云、王稼祥、张闻天、李富春、李立三、杨尚昆、陆定一等,他们也先后从几个院落里走出来,说说笑笑地陆续登上了汽车。

毛泽东一只脚踏在吉普车上,风趣他说:“今天是进京的日子,不睡觉也高兴啊。今天是进京‘赶考’嘛。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周恩来笑着接过话题:“我们都应当考试及格,不要退回来。”

毛泽东语调沉了下来:“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吉普车徐徐启动,送行的群众依依不舍。毛泽东转过身大声地跟送行的干部及老乡话别:“同志们,老乡们,别难过,我们是胜利了啊!北平是个好地方,我们会在那里见面的。我们忘不了西柏坡人民的深情厚意。为了新中国,我们应该到北平,再见了!”

车队出发了,第一辆车坐着警卫员。毛泽东坐在第二辆美国产的军用吉普车上。同车的卫士有警卫排长阎长林、卫士王振海、李德华、李银桥、金武森、司机周西林。

第四辆小卧车上坐着刘少奇一家,第六辆中吉普里坐着周恩来一家,第六辆车上坐春朱德一家。

车队向着东北方向风驰电掣,在山间公路上扬起一片烟尘。

渐渐地,汽车扬起的尘土小了,毛泽东摘下挡凤眼镜以及挡尘上的口罩, 眺望着无垠的原野,陷入了沉思:

此时的蒋介石已经退居溪口老家,他在那里肯定呆不长,他会跑到台湾去的。广州,他没资格呆,西南,也没他的份,咱们呢,要进北平了!北平可不是准愿去就能去的地方。蒋介石可是有美国给撑腰呀,什么都是美国的, 轮船、飞机、汽车、枪炮,就连我们坐的汽车也是美国的呢,通过蒋介石的手运给了我们。可是我们呢,什么都没有,连小米都吃不饱,可我们胜利了, 小米加步枪硬是打败了飞机加大炮⋯⋯民心向背呀,民心不可逆呀!想到这里,毛泽东高声地问卫士:“你们说,咱们走到这一步靠什么呀?”

卫士大声回答:“还不是靠民心,靠主席的领导。”

毛泽东点了点头:“对呀,靠民心!仗打完了就要开始建设了,八年抗战,三年解放战争,者百姓再也耐不住连年征战了。进了北平就得搞建设, 才能争取民心啊!”

经毛泽东一引导,大家的情绪活跃起来了。

“现在又是 3 月份,为什么老在 3 月份咱们有所行动呢?你们记得这几次行动的时间吗?你们说说。”毛泽东又问卫士们。

“1947 年 3 月 18 号我们撤离了延安!”一位卫士说。

“去年 3 月份呢?”

“去年 3 月 21 号,由陕西米脂县的杨家沟出发,向华北前进啊!”

“今天是 3 月 23 号,与去年 3 月 21 号只差 2 天,我们又出发向北平前

进了。”毛泽东说,“3 年 3 次大行动都是 3 月份。明年 3 月份应该解放全中国了。等全中国解放了,我们再也不搬家了。”最后一句,毛泽东说得特别认真,全车人都笑了起来。

毛泽东又问大家:“北平是要进的,但是没有想到这么快。你们想想, 这是什么原因?”

阎长林说:“主席讲过,3 年到 5 年打败蒋介石,5 年以后打败蒋介石也很好啊,我们也没有想到,撤离延安两年就进北平了。”

毛泽东点燃一支香烟一边抽边对警卫战士们说:“咱们没想到,蒋介石更设想到。他天天想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消灭了。他向他的主子美国要钱, 要物,要新式武器,把抗日战争时期留在大后方的军队拉出来,用美国武器装备起来,又甩美国海上的轮船、陆地的汽车和火车、空中的飞机,把军队送到前线。蒋介石向美国夸下海口,要 3 至 6 个月消灭我们。他们人多武器好,又有物资保证,我们人少武器差,又缺吃少穿,什么都没有保证。但是, 他没有能消灭我们,反而被我们打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什么奥妙呢? 道理很简单。这就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反人民的,是非正义的。人民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人民也反对他再继续残酷剥削人民,压迫人民。人心向背,这就决定了我们必定胜利,蒋介石必定失败。”

汽车在高低不平的路上继续前进着,村庄、小河、果园不断地被抛在身后。车队经过的地方。所看到的人,要么是妇女和老人,要么是小孩儿,很少能看到青壮年男子。

阎长林看到这种情况,就对毛泽东说:“主席,你看,农村里几乎没有青壮年男劳力了,干活的都是妇女、上岁数的人和小孩子。”

毛泽东叹了一口气,说:“是呀,为了战争的胜利,农民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整个解放战争如果没有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援,要想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所以在革命胜利后,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恢复和发展生产,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

车上的卫士大多是河北人,他们不由自主地夸起平原来。说平原风光好, 路也平坦,看得也远,打起仗来没有鞋穿也可走几天几夜。

毛泽东开头兴味盎然地听着,后来才慢悠悠他说:“你们讲平原的优点是事实,讲到山区的缺陷也是事实。但是你们忽略了重要的一条事实,那就是我们的革命是从山区发展起来的。你们想想嘛,中国革命战争的胜利是靠军队打出来的。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直到取得今天的胜利,这一切都是在山区和边远地区敌人不注意的地方,敌人不愿意去的或去不了的地方发展壮大的。山区对革命的贡献了不起呀!”

卫士们若有所悟地点着头。

正说着,有名士兵前来报告,说陆定一和家人坐的车翻到了路坎下。“人怎么样?”毛主席问。

前来报信的人说不上详情,毛泽东叫车上的警卫员跑步去看看。

还好,没有人受伤,只是大人孩子受了场惊吓,脸色发白。不过,还算平安。

翻下去的吉普车也被几个年轻人合力拉了上来。毛泽东这才放了心。

周恩来对司机们说:“千万不要出问题,平地上开车更要注意安全。” 然后,周恩来上前,对站在路边的毛泽东说:“咱们现在休息一下,吃

点东西吧?”

毛泽东诙谐地说:“我早就想休息了。你们要走,我一个人休息不是脱离群众吗?”

大家一起笑了起来。

于是,警卫员提来清凉的井水,给汽车擦了擦“脸”,然后在地上铺开绿色的雨布,开始了热热闹闹的野餐。

饭后继续上路时,车速却明显慢了。

华北平原上大沟小沟的黄土路确实不好走,原想当天可以到保定,但是却没有赶到目的地。

天黑之前,车队在唐县附近的一个村子宿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