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终于决定在无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阅兵式

北京城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在长达 7800 米的中轴线上的中段,有一座广场和城楼。它是老北京城的中心地点和市区街道的枢纽,这便是天安门广场和天安门城楼。

天安门广场北端的天安门城楼,坐北朝南,古朴壮丽,气势宏伟。从结构上看,它与我国古代其他城楼一样,都是由台、楼两部分组成。但是,它的规模与气势之大,堪称天下第一。

城楼竖立于城台上,西部分加在一起高达 35 米。

巨大的红色圆柱,金黄色的琉璃瓦,空飞檐,成排斗拱与金龙等多种图案彩绘。天安门前有金水河,河上的七座石桥由汉白玉构筑而成,河畔有石狮两对。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后,天安门前的宫廷广场这块禁地被冲开,成为贯通东西两城的交通中心。广场以南正阳门的瓮城被拆除,并开辟了东西侧城上的出入口,便利了从墙城直达天安门广场的交通。

于是,天安门广场的中心地位显得更加突出,成为北京城广大群众举行政治集会的主要场所。

1919 年 5 月 4 日,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在这里爆发;

1926 年 3 月 18 日,北京群众在这里举行了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斗争;

1935 年 12 月 9 日,震动全国的“一二·九”抗日爱国运动在这里燃起熊熊烈火;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的反饥饿反内战反美军暴行的学生运动,也以天安门为中心。

1949 年 6 月初的一天,一辆军用吉普车驶到了中南海周恩来办公室门前。

从车上走下来一位英武刚毅的高级军事指挥员,他便是华北人民解放军二十兵团司令员杨成武。

正与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交谈的周恩来,见杨成武来到,马上起身与他亲切握手、并向他简要询问了部队的情况。接着,又对二十兵团的任务作了安排。

周恩来说:“你们二十兵团的任务,就是保卫北平、天津以及所处的渤海湾方向,准备随时粉碎敌人的袭击。”

周恩来又兴奋地对杨成武说:“我们很快就要召开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要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和国的首都将要定在北平,北平以后叫北京。你们二十兵团的任务,就是保卫人民国家的首都。这很光荣,很重要。”

杨成武认真记下了周恩来的指示。

聂荣臻也指示说:“你们尽快部署,尽快拟订出防御计划,然后我们再向周副主席作一次汇报。”

离开中南海,杨成武立即与政委李天焕研究具体部署,给驻扎在山西大同的部队发出东进的命令。

很快,二十兵团部队进驻到渤海湾一线,警卫着平、津、秦(皇岛)、唐(山)、塘(沽)等地。

就这样,二十兵团以后被人们称为“首都兵团”。

1949 年“七·一”过后,中共中央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主任,彭真、聂荣臻、林伯渠、李维汉等人为副主任的开国大典筹备委员会,拟定的开国大典方案包括三个大项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

(二)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

(三)人民群众游行活动。

朱德总司令兼任阅兵司令员。聂荣臻代总参谋长任阅兵总指挥,杨成武、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唐永健(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刘仁(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肖明(北京市总工会主席)、肖松(共青团北京市委书记)等人为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杨成武兼任指挥所主任, 唐延杰兼任副主任。

杨成武与唐延杰受命后,着手进行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在中央军委的直接指导下,主持起草《阅兵典礼方案》。

方案很快拿出来了,内容包括受阅部队的选调、编组,阅兵程序,阅兵礼乐以及受阅前的训练等。

阅兵式分为检阅式和分列式两个部分。

检阅式是指受阅部队在静止状态下,接受阅兵司令员的检阅;分列式则是指受阅部队在行进状态下,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各界人民代表的检阅。

《阅兵典礼方案》拟出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负责阅兵事直的有关人员。他们听取了聂荣臻关于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还有杨成武对阅兵方案中主要内容的汇报。

在座的中央领导人先后作了指示。

阅兵典礼方案顺利通过,开国阅兵的地点,却考虑了一段时间。华北军区司令部拟定了两套阅兵方案。

第一方案,是天安门广场举行,受阅部队成检阅式队列立于天安门东西两侧。第二方案,是在西苑机场阅兵。两套方案均附有一张部队位置及阅兵行进路线的详图。

天安门阅兵的优点是:它地处市中心,领袖、军队和群众水乳交融,场面可以搞得轰轰烈烈。最主要的是阅兵台可采用天然地形——天安门城楼, 上面可容纳全体政协代表,而且天安门周围的公路四通八达,容易集中分散。阅兵结束后,军队可以迅速从市区消失。

但天安门阅兵也有缺陷,那就是当日的城市交通要断绝四小时以上,而且长安街根本不能按照正规阅兵行进分列式,只能允许横排通过步兵的十二路纵队、骑兵的三路纵队和装甲车的两路纵队。

西苑机场阅兵则可避开天安门的缺陷,那里跑道宽,没有阻断交通的后顾之忧。但是,在此阅兵的不妥之处是没有检阅台,要举行开国盛会就必须

搭三两个坚固高大的看台,工程大,而且场面无论如何赶不上天安门壮观。另外,西苑机场距市区较远,数十万群众来回困难,不易参加。

从华北军区上送的报告中可以看出,论证者的天平明显倾斜于第一方案。

开国大典的日子一天一天接近,周恩来权衡再三,终于下决心,他用毛笔签署了意见:

毛主席、总司令、少奇同志阅:

日期在闭幕后政府成立之日。阅兵地点以天安门前为好,时间到时再定。检门指挥员由聂(荣臻)担任,阅乓司令员请朱德同志担任。

周 九、二

刘少奇在这份意见的自己名下画了一个松子般的圆圈,毛泽东和朱德只是口头上听取了周恩来的说明。

于是,开国大典的场地就这么定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