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罗亚斯德教的教义与特色
- 二元神论
琐罗亚斯德教最重要的特色与信仰是主张宇宙间光明与黑暗两种本原对
① 《世界通史资料选编》(上古部份),第 176—192 页。
② [苏]谢·亚·托卡列夫著,魏庆征译:《世界各民族历史上的宗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 377 页。
立斗争的二元神论。光明本原之化身为光明与善神,即以阿胡拉·玛兹达为代表,及其从属神及天使,其从属神又称光明之灵,有“正义”、“善思”、“虔诚”、“王权”、“完善”、“不朽”(另说有七从神,增加一个“圣灵”);诸天使分为两类,一为物质属性者如天宇、日、月、星、水、火、风等,一为精神属性者如公正、信用、胜利、贞节、安宁、完善等。黑暗本原之化身为黑暗与恶神,即以安格拉·曼纽(希腊人译为阿里曼)为代表, 及其所属之六大恶灵,如破坏、死亡、谎言、恶行等。两大神系,斗争不已, 但斗争之最终结果是光明必战胜黑暗、善战胜恶。
二者针锋相对,两大神祇均创造世界,但光明、洁净、理智以及一切有益于人者,皆为玛兹达所创,而安格拉·曼纽创邪恶、不洁与危害世人之物; 善神创沃土良田、家禽家畜,恶神创贫瘠漠土与凶禽猛兽。洁净之土、水及火为玛兹达所创,而疾病死亡、不育,则为恶神所造。善与恶、光明与黑暗始终相互斗争抗衡,世人概莫能外,因此琐罗亚斯德教要求人们皈依善神, 敬奉玛兹达,与恶抗争。这样才能逢凶化吉,福寿绵长。
善、恶二元神论是琐罗亚斯德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基本特征。在其它宗教中,尚无同例。究其根源,其说不一,较公认的意见是它反映了农、牧部落的对立。古波斯人原居住于中亚地区,公元前 2000 年代后半期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农耕部落。但屡受游牧部落的袭击,世代抗争,对立不已。势不两立的阿胡拉·玛兹达与安格拉·曼纽恰是这种对立的反映,正是在此种游牧部落与农耕部落势均力敌的对立地理环境中,产生了二元神论。在其经典
《阿维斯陀》中表述此对立关系不胜枚举,有问世间何处最美好者,玛兹达答以阡陌纵横、沃野千里、定居之处。又问:“玛兹达教之精义何在?”答说“在于善务农耕;从事播种,无异于经营‘阿沙’(意为光明与正义之国)”
①。并提及安格拉·曼纽居于北方,即中亚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