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1. 公元前 8 世纪至前 3 世纪的世界历史与宗教

世界古代中期各文明地区普遍进入了铁器时代,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各国均先后步入奴隶制社会,或由列国发展为奴隶制的统一王国和帝国, 而中国则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在此社会转变时期,作为社会特殊意识形态的宗教也相应地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旧有的宗教受到了批判与改造,并产生了一批新的宗教。

欧洲地区的希腊半岛,从公元前 8 世纪开始,陆续建立了 200 余个奴隶制城邦国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泛希腊宗教与各城邦的国家宗教,于古典时代达到了空前的兴盛。公元前 6 世纪末,在意大利半岛出现了罗马共和国,

其宗教信仰初为三主神,后为十二主神的多神教。在西亚地区,公元前 7 世

纪末叶伊朗高原的米底人和巴比伦人联合灭亡了亚述帝国。公元前 6 世纪波斯帝国兴起,取代了米底王国,统一了伊朗高原,又先后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叙利亚、巴勒斯坦、两河流城、咸海南岸的中亚地区以及埃及,还占领了印度河流域的西部地区。波斯帝国的出现,将希腊以西至古代印度西北部的广大文明地区连成一片,促进了东、西文明的交流。在宗教方面,它出现了具有向世界宗教发展趋势的琐罗亚斯德教。西亚的巴勒斯坦地区,在犹太人复国后,于公元前 5 世纪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信仰唯一神的犹太教。它

对后来的基督教与伊斯兰教具有重大影响。南亚次大陆在公元前 6 世纪至公

元前 4 世纪是从列国时代向统一王国的转变时期,思想界出现了具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学术争鸣,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佛教与耆那教。佛教是最早的世界宗教,在孔雀帝国(约公元前 324~前 187 年)时期臻于鼎盛,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中亚、东亚、东南亚地区的影响至深。地处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的中国,在春秋战国之际逐渐过渡至封建社会,在此社会转变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生动活泼的局面,先秦诸子均提出了各自的宗教观,传统的周代国家宗教受到了批判与冲击。但经过改造后,以“天”为最高神的天神、地祗、人鬼系统的国家宗教,仍得以延续。道家与阴阳家的学说为后世道教的产生提供了思想资料。本时期,由于各地区文明发展的程度不一,所以在宗教发展史上也出现了不平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