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仪与祭祀

犹太教的礼仪与祭祀种类繁多,但其主旨均为巩固一神教信仰与增强民族观念,使犹太人保持其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割礼。割礼是犹太教必不可少的一项神秘礼仪,象征献出自己的血, 以表示对上帝的忠心,可谓“血的洗礼”。犹太教认为,割礼是选民的标志, 也是上帝与亚伯拉罕立约的记号。每个男婴出生后第 8 天行割礼,古代用石刀或青铜刀(现在用钢刀)割其包皮,然后命名。女婴在出生后第一个安息日在圣殿命名。男婴的割礼一般由其父施行,以后改为医生进行。

据学者们研究,割礼很可能是中东一带的一种古老习俗,标志男青年的

① 《尼希米记》,第 10 章,第 30 节。

② 《尼希米记》,第 13 章,第 23 节。

成熟,受割礼后始可成婚,古代埃及人、埃塞俄比亚人均行割礼。以色列人将其纳入宗教仪式,定为男婴行割礼,这是所有男子必行之礼。

②祈祷。按传统方式每日晨、午、晚祈祷三次,祈祷时先念《圣经·诗篇》第 137 首,是关于巴比伦之囚的哀歌,以使以色列人每日每时不忘国破

家亡之苦。在安息日和节日则念《诗篇》第 136 首,这是一首从巴比伦回到耶路撒冷重建圣殿立城时对雅赫维的赞美诗。

③婚礼。犹太人婚礼之世俗仪式与其它民族类似,首先订婚,一年后完婚,男方迎娶新娘,举行婚宴,但犹太教有其独特的礼仪,即婚礼的最后一项是新郎将一只酒杯用力猛摔于地,以纪念耶路撒冷圣殿被毁和犹太人的流散,即在一个青年成家之时,表示永不忘记这一民族灾难,并以此教育后代。当代许多家庭铺有地毯,为防摔不碎还要用皮鞋猛踢一下。

④葬礼。以色列人是重视现实社会的宗教,但对葬礼非常重视。他们认为死亡并非人生之终结,生命尚未完全结束,尸体仍有知觉,故必需保存尸体。所以他们实行土葬,反对火葬与曝尸荒野。当时尚不用香料防腐,亦不用棺材,仅用白布包裹,葬于墓地或天然石洞。当时的冥世观尚处于模糊状态,仅认为人尚有死后生活,但并无复活、灵魂不灭与天堂、地狱之说。这些观念大约是公元 1 世纪前后才形成的。

由于对死后的情况不明,所以哀悼的形式极为隆重,至亲好友均抱头痛哭,以至于撕碎衣服、扬灰于脸、禁食斋戒。为死者大声嚎哭是葬礼中的重要部分,除亲朋好友外,一些有钱人还专门雇佣以号哭为业的妇女参加丧礼。后来这种嚎哭发展为一种哀歌的格律,最著名的哀歌为《耶利米哀歌》。

⑤献祭。古代犹太教在献祭方面表现出其民族宗教的特点,献祭既是对上帝的奉献,也是本族的一种公餐制,藉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其献祭种类繁多,有燔祭与素祭之分,目的亦多种多样,重大节日的公祭、赎罪祭、平安祭以及各家头生男孩均要举行燔祭,燔祭要奉献无残疾的公牛,无牛者献以公羊,无牛羊者可奉献鸽子、斑鸠等。家庭贫困、无牛羊等动物者则可举行素祭,为上帝奉献油炒面加以香料。

燔祭最为隆重,据《利未记》第 4 章第 4—12 节规定:首先把奉献的公牛牵到圣所门口,在雅赫维面前,把手按在牛头之上,当众宰杀,祭司取公牛之血用手指蘸血,对着圣所的幔子弹血七次,并将血倒于祭坛四周。然后将牛剥皮切块,烧烤。此时众人或祈祷许愿,或祈求赎罪保平安、或朗读圣经之哀歌与赞美诗。待肉烤好后,一部分献给上帝,一部分归祭司,一部分归众民分食,与面饼共餐。这些不同范围的献祭活动,体现了不同范围的公餐制。1 世纪基督教兴起,废除了繁琐的献祭活动,改为圣餐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