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北戴河会议:避得了自然界的酷署,躲不过人为的狂热

风光旖旎的北戴河海滨。每到夏天,中共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差不多都来这里避暑,也在这里工作、开会。于是人们戏称北戴河是中共中央的“夏宫”。 1958 年 8 月 17 日,在这里举行了政治局扩大会议,着重讨论 1958 年工

农业生产问题。这就是载入史册的北戴河会议。

1958 年 1 月至 7 月累计只产钢 370 万吨,离 6 月 19 日提出的当年翻番

搞 1070 的指标要求,差距很大。

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的头几天,分析了 6 月 19 日以后钢铁生产未见起色的原因:第一,从部到相当多的工厂,根据南宁会议后下达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的要求,把注意力都放到编计划(五年计划和明年计划) 去了,部长、副部长都在外面参加各协作区的计划会议,忽视了抓生产;第二,由于小高炉生产不稳定;农民工不熟练和大批工厂领导关系改变(5 月29 日闭幕的政治局扩大会议要求,到 6 月 15 日 24 时止,大批中央部直属厂转交地方领导),主管部门和地方忙于办交接手续,生产调度不灵;第三, 钢铁冶炼需要的设备供应不上,6 月间安排生产的一批冶炼设备,有的被计划外的东西冲掉了,有的还没有安排落实。

陈云把这些讨论情况如实向毛泽东汇报了。

毛泽东在听取汇报之后,打电话给陈云,作了八点指示:

一、国家经委主要抓生产(此后年度计划的编制工作交归计委,基本建设交归由陈云任主任的新建的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

二、原材料调配要服从国家计划,分配钢材既要照顾重点,又要照顾农民的需要;

三、抓紧冶炼设备的生产和安装;

四、机械厂收到钢材后,第一是用来制造炼钢炼铁轧钢的设备; 五、各省市自治区党委每星期抓一次钢铁生产;

六、加大保险系数,冶金部直属钢铁厂今年增加 50 万吨钢的新任务; 七、要有铁的纪律,没有完成生产和调拨计划的,分别情况给予警告,

记过(小过、中过、大过)、撤职留任、留党察看、撤职、开除党籍处分; 八、立即把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主管工业的书记(后简称工业书记)

找来北戴河,开一次工业书记会议。

毛泽东显然很着急,他特别强调,钢铁指标是政治任务,少 1 吨都不行! 毛泽东把钢铁指标提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务求实现,陈云只能使自己的

思想尽快适应。8 月 21 日,由陈云向参加扩大会议的全体人员传达了毛泽东的这些指示。陈云还把 1958 年钢铁指标翻番的来历讲给大家听。

陈云说,6 月 19 日晚上开各大区协作会议以前,主席在北京游泳池召集中央一些同志,王鹤寿也参加了,主席问他:去年是 530,今年可不可以们一番?为什么不能翻一番,王鹤寿说,好吧!布置一下看。第二天他就布置了。当时内部决定 1100 万吨,后来公开宣布为 1070 万吨,即以 1957 年产量

535 万吨为基数翻一番。

陈云还给大家讲述了同阿尔希波夫谈话的情况。与会者闻知这位苏联顾问竟然对我们完成指标的能力表示怀疑,无不义愤填膺。

在北戴河会议期间,还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炮轰金门。8 月 23 日,

为声援当时阿拉伯人民反对美国入侵黎巴嫩的斗争,并打击国民党反共气焰,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前线部队对金门国民党守军发起了大规模的猛烈炮击。台湾海峡紧张局势加剧。这一事态间接为钢铁升温加了一把火。

毛泽东提出的工业书记会议 8 月 25 日在北戴河开幕,由薄一波主持。主

要是研究在年内怎样完成以 1100 万吨钢为纲的工业生产任务的问题。当时提出要搞群众运动,上上炉子。簿一波说:“主席指示,对土炉子要有信心, 不能泄气。即使在 100 个土炉子中,只有一个出铁,那就很好,就算插上了

红旗,其余 99 个都应当向它学习。”

陈云两次到会讲话。鉴于光靠“洋炉子”完不成今明两年的钢铁生产任务,陈云在讲话中也提到,要依靠党委,发动群众搞“土炉子”,说“土炉子”在中国的命运还有一个时期。

在省市自治区工业书记“统一”思想后,30 日下午,薄一波领着主要钢铁产区的工业书记,鞍钢、武钢、太钢等几个大厂的党委书记,去毛泽东那里,一个一个向他当面担保。毛泽东挨个向与会者核实:1070,行不行?

首先问上海市副市长马天水行不行,马天水说可以。接着问鞍山市委书记赵敏行不行,赵敏也说可以。 又问武汉市委书记,也说行。

还问了太原中委书记,问行不行,他说可以,太原市委书记姓麻,毛泽东开玩笑说,你姓麻,隋朝大将有个麻叔谋,与你有什么关系?

后来又一个一个地问主要钢铁基地重庆、北京、天津、唐山、马鞍山的工业书记,大家都说行。

问到冶金部副部长刘彬,毛泽东说,你这个模样我好像见过,刘彬说, 我是刘英的弟弟(刘英是张闻天夫人,从延安时就与毛泽东熟悉)。毛泽东于是说“怪不得眼熟。你管什么?”刘彬说:“我管生产,我是冶金部副部长。”毛泽东说:“就看你拿主意啦。”刘彬说:“可以,我们都做了计算了。”

袁宝华是冶金部办公厅主任,主要管建设和计划。他估计会问到自己, 得做些准备。后来问到他,说“你做什么呢?”王鹤寿给回答了。毛泽东问: “你是经常接触基层的,你说究竟有没有把握?”他说:“冶金工业的生产, 从矿山、冶炼、轧制到机修、运输等等有 10 个环节,我们树了 10 面红旗(先

进单位),只要 10 面红旗能站得住,他们的经验能够推广,我看有希望。”

别人讲得简单,他讲了 10 面红旗,毛泽东很注意听 10 面红旗是什么。然后问到冶金部部长王鹤寿。

王鹤寿搞钢铁是比较积极的。3 月 20 日他给党中央、毛泽东的两个报告, 特别是有关钢铁工业的报告,提出了可以缩短赶英国的时间。这两份报告是冶金部党组同部分大企业负责人一道,连续“务”了 8 天“虚”写出来的, 一份是《争取有色金属的飞跃,占领有色金属的全部领域》,一份是《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能否设想得更快一些》。后一个报告提出,只要把“红”与炼钢、炼铁结合起来,“从我们自己的教条主义学习方法中解放出来”,我国钢铁工业“苦战 3 年超过‘八大’指标(1050 至 1200 万吨)、10 年赶上英国、20 年或稍多一点时间赶上美国,是可能的”。在多快好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的路线下,建设速度可以快 1 倍、投资省一半,1962 年钢产量超过1500 万吨而争取 2000 万吨,是可能的。

这两个报告受到毛泽东的表扬,成都会议上,3 次给予表扬,说报告“不

但鲜明地指出了冶金工业的发展方向,而且对过去工作中的错误倾向作了尖锐的批判”。要其他部门也要像冶金部一样,“坚决克服干部中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本位主义的倾向、右倾保守倾向和不问政治、只专不红的倾向。” 5 月 29 日,在政治局扩大会议讲话中,更称赞王鹤寿报告是“一首抒情诗”。

这次他说:“主席只要下了决心,我们可以动员全国的力量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可以的。”

当时是 8 月,到年底只有 4 个月时间,钢铁指标只完成了三分之一。当

年完成 1070 万吨钢,王鹤寿敢于向毛泽东拍胸脯,是想借毛泽东的威望把钢铁搞上去,后来王鹤寿专门检讨了这一条。

最后问到薄一波,他看到大家都说能够完成,也不好说不赞成。于是说: “主席,我建议把 1070 登报,登报以后,大家都看得到了。义无反顾,就会努力奋斗。”

毛泽东听了以后说:这是个好主意。根据你们刚才讲的不是 1070,是 1100多万吨,发表 1070,那我们兜里还装有几十万吨。

薄一波马上打电话通知起草公报的胡乔木,第二天见报。结果公报上写上了:“会议经过讨论,决定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用最大的努力,为在 1958

年生产 1070 万吨钢,即比 1957 年产量 535 万吨增加 1 倍而奋斗。”

尽管不少人慷慨激昂,保证完成任务,但毛泽东还是不放心,因为只剩下 4 个月,时间太紧迫,他念了一句古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提醒大家:“钢铁尚未完成,同志仍须努力。”

同工业书记们谈话后,毛泽东对陈云说: 1070 看来还是可以的。

陈云仍不放心,专门找袁宝华和王鹤寿去谈了一次。他对他们说:“究竟怎么样,你们算个细帐给我,毛主席那里不能算细帐,在我这里你们算个细帐。”

毛泽东对一套套的数字细节是不耐烦的,曾经为此批评财经部门搞的复杂报表是“下倾盆大雨”,是对他和政治局搞封锁。陈云很理解自己的部下。

袁主华就把当时他要求的数字,现有的基础能生产多少,新建小高炉有多少,能生产多少,生产能力都打了折扣算的,今后 5 个月他按 4 个月算。

这样算了细帐,陈云认为,看起来是有希望的。

后来毛泽东与陈云谈话时,陈云说,我与冶金部的同志算了细帐,看起来是有希望的。陈云说话向来是很慎重的,但在这种算法下,连他也不得不相信了。

于是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 1958 年钢产量为 1070 万吨,通过了《号召全

党全民为生产 1070 万吨钢而奋斗》的公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把

1070 的高指标公诸于世。

北戴河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 1959 年计划和第二个五年计划问题的决

定》,提出 1959 年的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是,粮食 8000 亿斤 i 棉花 9000

万至 1 亿担;钢产量 2700 万吨,争取 3000 万吨。在“二五”计划期间,“我国将提前建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科学文化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并创造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条件”。会议还把人民公祉作为实现共产主义之路,通过了《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公开发表, 并通过了计划等一系列文件,以配合进行“大跃进”。

9 月 1 日,《人民日报》在公报发表同一天,发表社论《立即行动起来, 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5 日发表《全力保证钢铁生产》,号召

与钢铁生产无直接关系的部门“停车让路”。从此掀起了全民大炼钢铁的高潮;掀起了人民公社化的浪潮,使“大跃进”的盲于做法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