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无旁贷,组建中财委,九爷府元帅升帐
西柏坡之行,非常短暂,但对陈云来说并不轻松。毛泽东和党中央把统帅全国经济工作的重任交到他的肩上,显然是对他的信任,但这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用句老话说,可谓受命于危难之际。陈云深知这副担子的分量。不过,从这一决策拍板的过程看,陈云似乎并未推辞甚至谦让。在西柏坡, 陈云连来带去只呆了两天,确切地说是一天多一点。除去老战友之间的寒暄和汇报其他工作的时间,这一决策拍板的过程是非常短的,可以说是一拍即台。这一方面说明陈云有服从党的分配的觉悟,但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 陈云的确是这一角色的不二人选,在他看来,这一工作责无旁贷。
对于经济工作,陈云有着一种特殊的兴趣和才能,这也许与他的经历不无关系。
陈云出生在江苏青浦县的一小镇,自幼父母双亡,靠舅舅抚养长大。舅家开有一个小饭铺,由于人手不足,陈云自小便经常帮舅舅料理小饭铺的生意,耳濡目染,慢慢懂得了一些记帐的方法和经营技巧。
15 岁左右,由于家境贫困,舅舅无法继续供陈云上学,后经人介绍,陈云来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做学徒。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比较有名的企业,管理非常严格。在这里陈云学到了许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例如,他熟练的算盘技巧,可能就是在这一时期练就的。
在老一辈革命家中,有旧学渊源的人并不少,擅长书法的也大有人在, 但懂得珠算,能熟练使用算盘的并不多,陈云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那个计算机尚未发明的时代,懂得珠算,能熟练地使用算盘,在经营管理方面无疑是一大优势。在陈云身边工作过的许多人都知道,建国初期, 主持中财委工作时期,陈云同志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见噼噼啪啪的算盘声,正是在这噼噼啪啪的算盘声中,一组组重要数据被核实,从而为一项项重大决策的出台奠定了基础。
据说,后来赵朴初先生曾目睹陈云打算盘的镜头,惊叹之余,还曾赋诗一首。这是后话。不过,这说明,陈云在经营管理和财经方面的确有着过硬的基本功。
另外,旧中国虽然落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旧时的上海却号称“十里洋场”。这里受西方世界的影响较早、较大,很有现代城市的味道,经济运行中各种规律性的东西在这里表现的比较充分。陈云在学徒期间对这些东西接触较多,也有了较深的认识。这些都对陈云后来的思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直到 70 年代,陈云在谈到国际信贷问题时还指出:“这和过去上海、天津那些银行、钱庄一样,看到哪家生意做好了,就找上门来了,无非是要些利润。”)
陈云的这些经历,使他对经济工作产生了特殊的兴趣,并从此与经济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如前所述,在踏上革命征途之初,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时期,陈云即利用自己的特长,开办了一些商业机构,为党中央的活动筹集经费。进入苏区后, 虽然他分管的是工会工作,但他仍从自己的工作岗位出发,密切注视着苏区的经济工作。这一时期,他写的《苏区工人的经济斗争》和《怎样订立劳动合同》等文章,都是相当有见地的。尽管由于他当时在党内的地位不高,这些文章的影响并不是很大,但从这些文章可以看出,他的确是经济工作的行
家里手。
延安时期,作为中央组织部部长,他的主要精力放在党的建设上,兼西北财经办事处副主任的时间很短,但就在这极短时间内,他的经济才干也得到了充分显示。这一时期他提出的一些观点纠正了党内对经济工作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对许多人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 1945 年 2 月,他针对我们财经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良倾向,提出了做财经工作的几条基本原则:
一、要做“掌柜”,不要做出纳。“我们是‘掌柜’态度呢,还是出纳态度?每一个同志,局长、科长、科员,都要有‘掌柜’态度,当家的态度, 应该把责任心提高到这个程度。”
二、“先小人后君子”。“要说老实话。有就有,没有就没有。‘先小人后君子’,在同志面前点钱不是丢脸的事情。不该给的东西,一定不含糊; 许可了的东西,则大体不能变更,空头支票不要开。”
三、“豆腐里挑出骨头来”。“检查要严格。俗话说‘豆腐里挑出骨头来,要仔细核算。穷会使工作被动。但是有了东西不仔细核算,人家要什么就给什么,工作也会变成被动。因为要求是无止境的,你放得宽些,人家就要得多,来得勤。总之,在算帐时,项项都必须看一看,虽然形式上好像是找岔子,其实这才是负责的态度。这是对革命负责。”
实际上,直到今天,这些原则也仍然是做财经工作的人所必须遵循的。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各大城市的接管非常顺利,经济恢复也比较快,这
些都与陈云出色的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早在 1948 年 8 月,三大战役结束之前,陈云就提出:“我们已觉悟到在目前情况下,需要把财经工作放在不次干军事或仅次于军事的重要位置上。”在那个时期就把财经工作的重要性提到如此高度,这在中央领导人中是比较早的。可见,在经济问题上, 陈云是非常有战略眼光的。
了解了这些,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当时中央在这个问题上决策的果断和陈三对待这项工作责无旁贷的态度。
党中央决定由陈云来做经济工作的主帅,的确是人尽其才。事隔几十年后,薄一波在他写的《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中仍然指出:“党中央和毛泽东在决定建立统一的财经领导机构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着是从东北调回陈云同志主持中财委。”“党中央和毛主席任命他为中财委主任,是再合适不过了。”
由于当时全国的经济形势已非常紧迫,陈云受命之后,甚至连即将在西柏坡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都未及参加,即匆忙折返东北,准备交接东北的工作,走马上任。
然而,东北的工作也是千头万绪,一时不可能交接完毕。东北解放较早, 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又靠近苏联,这对东北的经济发展都是极有利的条件。而且,当时,中央也已确定了“抓住华北,依靠东北,支援前方” 的方针,陈云也想在离开东北以前,尽量多了解一些东北的情况,为东北经济的发展制定一个好的计划,打下一个好的基础。因此,利用这段时间,陈云几乎走遍了东北的各大城市和工厂,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与此同时, 他领导东北财委开始制定 1950 年东北经济发展的计划。
这边,东北的工作,陈云一时无法脱手。但另一边,中央的经济工作却不能“一日无主”了。
七届二中全会上,党中央正式决定,成立中央财经委员会来统一领导全
国的财经工作。3 月 14 日,周恩来在他为中央书记处起草的《关于经济及后勤工作的决定》(草案)中再次指出:中央应立即成立财政经济委员会。
4 月 10 日,中央致电东北局:陈云应速来中央工作。
-
月 30 日,周恩来又电示东北局,希望陈云及早动身进京。
-
月 3 日,陈云致电中央:由于正向东北局报告今年东北经济计划,东
北局今日起讨论,故 5 月 10 日前可到北平。此后,中央又一次来电催促。
在中央的再三催促下,陈云不得不迅速结束了在东北的工作。5 月 7 日, 陈云电告中央:9 日一定离沈阳赴北平。这样,5 月 9 日,东北行政委员会第57 次常委会才正式免去了陈云东北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职务。
5 月 14 日,陈云抵达北平。
陈云的一贯风格是谨慎、稳健,因此,进关之前,他并没有立下什么豪言壮语。当有人问他“进关以后怎么办”时,他只是平淡地说:“安下地盘试一试,只能根据实际情况办事。”然而,正如毛泽东所说:“不要看他平和的很,他看问题很尖锐。”陈云表面上不动声色,实际上他已经在激烈地思考着如何稳定全国的经济形势了。
陈云进关以后,组建中财委的工作也正式提上了日程。
- 月 31
日,刘少奇起草,经周恩来、毛泽东修改、审定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中央财政经济机构大纲(草案)》的文件发出。《大纲》指出:“由于人民革命战争正在取得全国范围的胜利,为了尽可能迅速地和有计划地恢复与发展人民经济,借以供给目前人民革命战争的需要及改善人民生活之目的,应即建立有工作能力的中央的财政经济机构,并使各地方的财政经济机构和中央财政经济机构建立正确的关系。”
《大纲》要求:
(一)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之下,立即建立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 并陆续建立若干中央财政经济部门,作为目前中央的财政经济机构。这些机构,在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以前的几个月内,由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以命令建立之,并受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委托, 计划并领导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中央各财政经济部门在财政经济计划方面应服从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的决议,各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加入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为委员。
(二)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应陆续设立中央计划局、中央财经人事局、中央技术管理局、私营企业中央事务局、合作事业中央管理局、外资企业中央事务局等工作机构。此外,以现在华北人民政府各财经部门为基础,应即陆续建立中央财政处、中国人民银行、海关总署、中央商业处、交通处、燃料处、金属处、纺织处、工业处、农业处、林业处、水利处和中央铁道部筹各中央财政经济部门。
(三)在东北、西北、华中、华东等区域及各省各大中城市,均应建立财政经济委员会及各级人民政府委员会的若干财政经济部门,并在中央与上级财政经济机关的领导之下进行工作。
中财委作为党在经济战线的统一领导机构的地位正式确定下来了。
- 月 4
日,周恩来在北京饭店主持召开各级党政机关负责人和各民主党派人士会议。会上,周恩来正式宣布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派陈云负责筹备组织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暂时瞩中央军委领导。这实际上是
中财委成立前同各界打招呼的会议,会上,陈云对为什么要成立中财委、中财委的任务、中财委的组织机构等问题进行了说明。
经过一段时间的紧张筹备,7 月 12 日,陈云主持召开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成立会议,中财委正式成立。会上,陈云宣布,中财委由中共中央财政经济部与华北财经委员会合并组成,陈云任主任,薄一波任副主任。
这样,陈云进关不到两个月,中财委即开始“升帐”了。
中财委成立后,暂时在北京城东的九爷府安营扎寨。九爷府原为清朝王爷的府第,但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沧桑,昔日王府的繁华早已荡然无存,剩下的只是高大宽敞的房子。中财委组建之初,只有几十人,但随着各路人马的陆续到来,中财委迅速增加到了几百人,昔日的王府也变得拥挤不堪,有些高层官员甚至不得不把洗手间当办公室。但就是这座破落拥挤的旧玉府却成了新中国成立之初经济工作的统帅部。就是在这里,陈云率领中财委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重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