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的存在方式

英加登的美学和文艺理论是在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带有现象学的明显特点。在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问题上,他的分析和论证便是完全遵照胡塞尔的“悬置——还原——本质直观”的三步论证法来进行的。

首先,英加登提出了“文学作品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列举了以往对这一问题的几种回答:一、文学作品产生于某个特定的时间,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将来也许会有一天不复存在,因此,它是一种物质性的实在的客体;二、文学作品是固定安排好的句子的复合,而句子并非实在的东西,它们最终是由观念意义所构成的,因此,文学作品是一种观念性客体;三、心理主义把文学作品等同于作者在创作该作品时的内心体验或读者在阅读该作品时的心理感受。英加登认为,以上回答仅涉及了文学作品的表面现象,并没有切中它的本质,因而都是片面的。因为,如果文学作品是观念性客体, 那就不能解释它为什么产生于某一特定时刻,并在其存在过程中发生变化; 而把文学作品视为物质性客体,又无法说明它是由句子构成的这一事实。心理主义的回答更是错误的,因为,倘若把作品等同于作者创作时的内心体验, 那么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由于我们无法知道这些体验,我们也就无法认识作品。实际上,“从作品被创造出来的那一刻起,作者的体验便不复存在了。”

①而如果作品是读者在阅读作品时的心理感受,那么,由于不同的读者对同一

部作品有不同的心理感受,有多少读者就会有多少部不同的作品,这将导致否认文学作品客观存在的偏向。在这里英加登明显地使用了胡塞尔现象学的悬置法,否定了以往关于文学作品存在方式的种种解释。

接着,英加登通过“现象学还原”,对文学作品的存在与本质作了仔细的分析。所谓“现象学还原”,是指在意识对象诸多性质中发现其“共相”,

① 英加登《文学艺术作品》,图宾根 1963 年,第 19 页。

即普遍的、共同的、必然的“本质”。在英加登看来,文学艺术作品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既不是纯物质客体,也不是纯粹的观念客体。它与物质客体有一定内在联系,因为,“它通过物理性的复制手段获得其物质存在的基础。” 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物质世界作为背景参加进来,并以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基础的形式展现自身”。②然而,物质性毕竟只是构成艺术作品存在的物理基础,并不能成为作品的根本性质,并构成艺术作品整体结构中的一种成分, 因为,“艺术作品总是按其自身的结构和特性展开的,超越其物质基础,即在本体论上支撑着它的实在‘物体’,虽然这种基础与依靠它的艺术作品的特性毫无关系。”①英加登坚决反对把物质材料等同于艺术作品的观念,因为那样一来,势必把某些显然与艺术作品无关的东西如画布、颜料、油墨、纸张等归属于艺术作品。他认为:“一本书不是一件文学作品,而只是向文学作品提供了稳定实在基础的物质手段,只是使读者接近它的物质手段而已。”

②可以看出,英加登的这一看法同过去的美学观点相比已有很大进步。他既不

象桑塔亚纳那样认为艺术作品是对自然客体的利用和改造,也不同意克罗齐关于艺术作品仅存在于人的心灵中的论点,而是在积极的意义上将物理媒介上升到艺术作品本体论基础的高度来认识,从而避免了将文学艺术作品视为纯心灵存在的偏颇。

经过悬置和还原,英加登对文学艺术作品的存在进行了“本质直观”, 得出了艺术作品是建筑在物质性基础之上的观念性客体的结论,从而为进一步分析作品的存在方式提供了可靠的出发点。接着,他又指出,文学作品这一类实在的客体并不是“自满足自足的客体”,它不像其他客体,能够完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它虽然如其他实在客体一样,构成人的意识的意向性对象,但又必须依赖人的意向性投射活动才能产生、存在并展现自身的独特性质。这意味着,首先,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便是一种意向性行为,在创作活动中,作者的主体意识对外部世界进行意向性的投射和观照,并主观地对这个世界所给予意识的材料加以选择、组织、加工和改造,然后再以语言的形将自身对世界的体验、认识、想像和判断固定下来,并通过印刷手段, 使这种观念性产物获得物质性存在的基础。其次,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实体必须通过读者的阅读活动——读者意识的意向性投射——才能真正实现其存在,展现自己作为观念性实体的特性。这种意向性投射便是读者理解、认识作品,从中获得道德启示和审美愉悦的前提。为此,英加登把文学艺术作品称之为“纯意向性客体”,以区别于一般物质性意向性客体:“文学艺术作品是一种纯意向性客体,其存在的本源应归于作者创造性意向性投射活动, 其存在的物理基础是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文本或其他可复制的物理手段

(如录音磁带),其呈现则依赖于读者和观赏者的意向性投射,即意向性再构造。”①在他看来,文学艺术作品的这种独特存在方式决定了它无法脱离阅读和欣赏活动而独立存在,否则,它将丧失其基本性质而沦为一般物质性客体。一部文学名著在文盲和文化水平低下的人看来只不过是一些印了文字的纸张,一幅油画在没有艺术欣赏能力的人眼里只是一块涂了颜料的布,而一

② 英加登《现象学美学》,1965 年法兰克福,第 260 页。

① 英加登《体验、艺术作品与价值》,图宾根 1969 年,第 154 页。

② 英加登《论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图宾根 1967 年,第 176 页。

① 英加登《论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第 14 页。

尊塑像也仅仅是一块特殊形状的石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