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原小长梁的石器

河北阳原小长粱的石器发现于历来被认为是华北更新世早期标准地层泥河湾组中①。原料以燧石为主,也有脉石英、石英岩和水晶。制法有锤击法和砸击法,不少石片未经加工即直接使用,上面有清晰的使用痕迹。石器种类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等,形体普遍较小,个别器物似较进步。由于小长梁出石器的地层较厚,跨越的时间较长,遗物中也可能有较晚的成份。

与小长梁石器伴生的动物有鬣狗、三门马、三趾马、腔齿犀、古菱卤象、羚羊、牛类和鹿类等,多系已绝灭的动物,年代应为更新世早期。

继小长梁石器地点发现之后,1981 年又在泥河湾对岸东谷地西北侧发现了一处面积极大、遗物十分丰富的石器地点①。该处属湖相堆积,石器发现于距地表约 40 米深处的灰绿色砂质粘土和黄绿色粉砂互层靠下部的粘上层

中,下与侏罗纪砾石不鳖合接触。据古地磁测定距今约 100 万年,可能属更新世早期到中期的交接点上。

在东谷坨发现的石制品有石核、石片和许多废弃的碎屑,石器中以刮削器最多,类型也很复杂,还有不少尖状器,砍砸器甚少。总体特征是个体较小,加工精细,并己分出明确的类型,显然不是最早的石器。与同时或稍早的石器相比,明显不同于西侯度和元谋上那蚌者,而与附近的小长梁石器十分相近。鉴于东谷坨石器最为丰富,故有人称之为东谷坨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