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和水井的出现

古书谓“鲧作城”(《世本》),鲧为禹父,属夏以前的唐虞时代。假如象许多学者所主张的二里头文化是夏文化,那么唐虞时代就应相当于龙山

① 钟华南:《大汶口——龙山文化黑陶高柄杯的模拟试验》,《考古学文化论集》(二),文物出版社,

1989 年,

① 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吴兴钱山漾遗址第一、二次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60 年第 2 期。

① 山东省博物馆等,《一九七五年东海峪遗址的发掘》,《考古》1976 年第 6 期。

①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1979 年安阳后岗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报》1985 年第 1

期。

时代,或至少是龙山时代的晚期。而考古学者所发现的最早的城堡,正是属于龙山时代的。

现知属于龙山时代的城堡有山东章丘城子崖、寿光边线王,河南登封王城岗、淮阳平粮台,内蒙古包头阿善、凉城老虎山、湖北石首走马岭和湖南澧县南岳等处。河南安阳后岗也曾发现过一段 70 米长,2—4 米宽的夯土墙, 因规模较小,只能算是个一般村落的土围子。事实上,上述儿处城堡遗址有些也只是个土围子或石头墙围子。例如王城岗有两座夯上围墙,规模都很小

②。东边一座仅剩西南角,西墙残长 65 米,南墙残长 30 米,原大不知。但因东边被水冲毁而筑西边小城堡,并以东城西墙为西城的东墙。由此推测东城大致不会比西城更大多少。而西城南墙 82.4 米,西墙 92 米,面积不过 7000 多平方米,确实只够得上一个小土围子。老虎山和阿善城堡是依山坡而建立的,前者略作椭圆形,长短径大约为 380×310 米,比王城岗大多了。这两处都是就地采石砌起来的,或至少是石头帮砌墙边。但从围墙内的房屋等遗迹并无特殊情况来看,也只能看作是一个拥有坚固防御工事的较大的村寨遗址。另外一些城堡遗址只是发现了城墙,城内情况尚不清楚,现时也很难准确估计其意义。

多少作过一些工作,对城内情况已有一定了解的现在还只有平粮台一处。它的情况显然和一般的村落遗址不同,至少应看作是早期城市的一个雏形(图 3—27)。

这个城的规模并不算大,每边仅 185 米,正方形,城内面积 34000 多平

方米,如果包括城墙及外侧附加部分,总面积也仅 5 万多平方米。但该城十

分坚固,墙体甚厚,现存堵基宽约 13 米,残高 3 米多,顶部宽 8—10 米,如果复原起来,所需土方

图 3—27 淮阳平粮台的城堡(示意图) 1.地下水道;2.门卫房;

F.土坯房;Y.窑;H.灰坑。

大约不少于 4 万立方米,工程还是相当大的。这个城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规划整齐:全城成正方形,座北朝南,方向为磁北偏东 6 度,几乎与子午线重合。南门较大,为正门,设于南墙正中;北门甚小,又略偏西,当为后门。这种格局显然是精心规划的,它所体现的方正对称的思想一直影响到中国古代城市几千年的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的一大特色。

  2. 防卫设施严密:城墙本身便是最大的防卫设施。有了城墙还需要考虑城门的管理。这座城为此专门设立了门卫房。此门卫房用土坯砌成,东西相对,两房之间的通道宽仅 1.7 米,便于把守。门卫房中有灶面,守门人可用为炊事,亦可为冬季取暖之用。

  3. 有公共下水道设施:一个城被严密地围起来后,必须解决供水和排水的问题。供水设施现尚未发现,估计应为水井。排水设施也仅发现了 5 米多长一段,整个长度和走向尚不清楚。虽然如此,仅就现已发掘的一段来说, 已足以说明当时有了公共的下水道设施。此段下水道正通过南城门,埋设在距地面 0.3 米以下。水道本身由专门烧制的陶管套接而成,每节陶管长 35

② 河南省安阳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汤阴白营河南龙山文化村落遗址发掘报告》,《考古学集刊》3。

—45 厘米,直径细端 23—26 厘米,粗端为 27—32 厘米。每节细端朝南,套入另一节的粗端。而整个管道是北端即城内稍高于南端,故知此下水道是为解决城内废水向城外排放的。但一根管道排水有限,故用三根并拢,剖面看起来象倒品字形。即下面一根,上面并列两根。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加大了排水量,二方面又避免陶管太大难于烧造及容易压碎之虞。

  1. 有较高级的房屋建筑:现在仅挖掘了十几座房基,都在东南角,应不是主体建筑。即使如此,这些房子一般都是用土坯砌筑的分间式建筑,有的用夯上做台基,房内有走廊,比一般村落的房子讲究得多。由此可知城内的居民主要是贵族,是统治者。否则他们是难以调集那么多人力,为他们建造那么坚固的城防工事的。

  2. 有手工业设施:在城内东南、东北、西南都发现了陶窑;东南角第

15 号灰坑内发现铜渣,说明当时在城内炼铜和制造陶器,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军事城堡。

  1. 有宗教活动的遗迹:如城西南角内侧埋一大一小两头完整的牛骨架, 当为杀牲祭奠的遗迹。城内发现一些小孩埋葬,有瓮棺葬、土坑葬和灰坑埋葬。其中有些是正常埋葬,有的也可能是祭奠的遗留。

上述几个特点足以说明,象平粮台那样的城址,已经具备早期城市的基本要素。它应是政治中心,因而有较高级的房屋,有规划整齐的市政建设; 它也可能是经济中心和宗教中心,因而才有炼铜(这是当时最先进的手工业) 和烧制陶器的遗迹,以及宰杀大牲畜祭奠的遗迹。正因为它有如此重要的位置,才会调集那么多人力修建那么坚固的城堡。这种城堡显然已不是一般村落的土围子,而是一个雏形的城市了。

这里应当特别注意的是,平粮台遗址的规模并不大,出土器物也不见特别讲究的,龙山时代诸考古学文化中比平粮台大得多的遗址还有许多,有些遗址出土的器物相当精致,有些遗址中发现了很大的墓葬而对生活区缺乏了解,凡此都预示龙山时代应有更大的城址。

早在 1930 年发掘第一个龙山文化的遗址城子崖时就发现了一个夯土城,城子崖因此得名①。因为那个遗址中还有周代遗存,所以后来许多人怀疑那个城址是否属于龙山文化。1964 年作者详细察看了残留城垣的夯土结构和包含物,提出有可能属岳石文化的意见。1989 至 1990 年春,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城子崖遗址进行了勘探和试掘,才第一次查明那里存在着不同时代的主个城垣,分别属于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和周代,其中以龙山文化的城址最大①。

城子崖龙山文化的城址平面接近方形,东南西三边城垣较直,北边城垣向外突出,拐角呈圆弧形。城内东西宽约 430 余米,南北最长处达 530 米, 面积达 20 多万平方米。残存的城墙有些已深埋于现今地表以下 2.5—5 米处,城脚残宽 8—13 米。大部分挖有基槽,有的部位则在原有沟濠上夯筑起墙。夯土结构有两种,一种用石块夯,一种用单棍夯,二者也许不是一次作成的, 或许在龙山时期就曾经进行过局部的修补。

城子崖龙山文化城址发现的意义在于,它是足以代表龙山时代发展水平的唯一大型城址。如果说面积仅有城子崖城址七分之一左右的平粮台城址便

①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沣西发掘报告》,文物出版社,1962 年。

①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康家考古队:《陕西临潼康家遗址发掘简报》,《考古与文物》1988 年第 5、6 期。

已有了不同一般的设施,清楚地显示了城乡的差别,那么如果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全面发掘,必将有更加完备的设施和更讲究的建筑遗存被揭露出来,使我们对龙山时代的社会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龙山时代的村落遗址不可胜数,其中经过较大规模发掘的有河南汤阴自营、安阳后岗、永城王油坊和陕西临潼康家等处,每处都曾发掘出土数十座乃至一百余座房址。康家的房子已如前述,几乎全是单间小屋,成组成排。显示出严密的规划而看不出明显的内部差别。其余三处基本上也都是单间小房子,排列密集,样式几乎千篇一律。直到目前,还没有听说有哪一个龙山时代的村落遗址发现过象仰韶晚期的那种分间式大房子,也几乎看不出那种在仰韶晚期出现的同一村落中房屋分化的情况。这也许是由于城市的出现, 物质财富逐渐向城市集中,从而抑制了普通村落中内部分化的进程,使这时期城乡的分化逐步代替了乡村内部的分化。

城市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必须以乡村为依托,靠乡村提供粮食、原料和人力资源,又给予乡村以技术、文化和手工制品等方面的支持,从而建立起新的社会联系的格局。由于城市往往被贵族阶层控制,用作剥削和压迫乡村的工具,所以这种新的社会联系又是与城乡对立的形式所表现的社会分裂而相伴发展的。无论如何,城市的发生总是一种进步,因为在那里不但集中了物质财富,还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和最优秀的人才,故城市的产生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文明的发生,城市的发展程度往往代表文明的发展程度。不过这一切在龙山时代还刚刚露出端倪,可以算是文明的一线曙光。

图 3-28 汤阴白营的水井

与城市的出现几乎同时出现了水井。史传瞽叟使舜穿井(《孟子·万章》、

《史记·五帝本纪》),又传伯益作井(《吕氏春秋·勿躬篇》、《世本》、

《淮南子·本经训》)。时代都在有夏以前,按照前面的推测,当在龙山时代晚期。现在在中原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水井的遗址有河北邯郸涧沟、河南汤阴白营和洛阳矬李等处,江苏吴县澄湖更有属于良渚文化的水井群。白营的水井深达 11 米,井壁用木棍自下而上层层叠起,累计有四十六层,木棍交

叉处有榫,顶视成井字形,于此可为井字造字时所象实物找到根据(图 3— 28)。涧沟的井为土井,建于陶窑附近,并有水沟通向窑边的和泥坑,看来是为制陶时淘泥用的。许多水井底部都有掉下去的许多陶汲水罐,澄湖的一些罐子上还有绳络的痕迹,可知当时是用陶罐来汲水的。

有了水井,不但使制陶等用水获得方便,使居址的安排不必紧靠河湖等天然水源,从而使人们有可能开辟更多的地方,更可解决城市的供水问题。它是龙山时代具有深远意义的一项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