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过度训练
过度训练是运动员训练不当造成的运动性疾病之一。运动员发生过度训练,有可能丧失参加重要比赛的机会或者虽然参加了比赛,但因体力和心理状态不佳而未能取得应有的运动成绩。多年来,如何防治运动员的过度训练已成为体育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
主要症状:
神经精神症状。睡眠障碍(失眠、多梦、易惊醒等)、头痛、头晕、无训练欲望,心情烦躁、易激怒、记忆力下降等。
心血管系统症状。运动员出现心悸、心慌、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心律不齐等。表现为脉速加快,运动后心率恢复慢。血压的变化与运动项目有关,一般项目运动员的血压未见明显变动,举重、投掷等力量性项目运动员,常出现较明显的偏高(安静和运动负荷后)。
消化系统症状。可出现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肝区疼痛,严重时可出现胃肠道功能紊乱。个别运动员可出现上消化道或下消化道出血症状。
运动成绩和体力下降。个人项目中运动成绩下降比较明显,负荷能力下降,尤其最大负荷能力和最大乳酸水平下降。集体项目运动员常表现为反应迟钝、动作不灵活和协调能力下降等。
肌肉骨骼系统。常表现为肌肉持续酸痛、压痛、肌肉僵硬,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微细损伤等。当出现下肢过度训练时可表现为过度使用症状:出现疲劳性骨膜炎、小腿间隔症候群、张力性骨折、跟腱、膑腱周围炎等。
全身和其他系统的症状。过度训练的运动员常出现全身乏力、体重下降; 易发生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尿、运动性血尿、运动性头痛等。甚
至易患肝炎等传染病。原因:
连续大运动量训练缺乏必要的间隙。大运动量训练是提高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技术所必需的,这已为多数学者的研究和实践所公认。但当大运动量训练持续过久,又缺乏必要的节奏和间隙,超过身体的肌能潜力,破坏了内在的稳定,就会造成身体的过度疲劳状态,训练后易发生过度训练。
运动量增加过快。比较常见的现象是教练员为了追求快出成绩,未根据运动员,尤其少年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有时运动员为了急于出成绩,随意增加运动量造成运动量增加过快。这些运动员常合并局部肌肉和韧带的劳损症状。
患病后训练开始过早或训练量过大。不少运动员是在感冒后过早训练或训练量过大而造成的。因此患病后,尤其在感冒等所谓“小病”后,遵守训练原则是很重要的。
缺乏全面训练基础,进行“单打一”的训练。这一原因造成过度训练多见于运动新手。他们缺乏身体全面训练的基础就集中专项,再加上运动训练安排不当,容易造成过度训练。
生活制度的破坏。运动员训练后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或社会活动过多或开夜车工作、娱乐等,破坏了有规律的生活制度,身体过度劳累,引起过度训练。
治疗基本上围绕四个方面进行。治疗:
消除病因;
调整训练内容或改变训练方法; 加强各种恢复措施;
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