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中国国际战略的两大支点

(一)反霸反强权与和平促进多极化进程

两霸对峙格局瓦解以后,世界和中国面对的,首先是多极化问题。怎么看待这个多极化?这里至少有四大因素必须考虑在内:(一)与两次世界大战后的凡尔赛格局及雅尔塔格局的定型截然不同的是,这次两霸对峙是在和平环境中瓦解的,霸权主义虽然还存在,但是美国一家不论从何种意义上说, 都不可能真正地独霸世界。这就决定了世界必然向多极化发展,而且从总体上说,多极化的定型也只能在和平环境中完成。(二)多极化的具体含义, 是指世界利益合理的多极分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要建立一种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可以断言,新秩序的建立不可能一蹴而就,它必然是长时期的充满曲折与竞争的世界进程。 (三)旧格局的得胜霸主——美国,既是这一进程的最大障碍,又是这一进程的最活跃的客观动力。因为,

美国的主观愿望是独霸世界,即它的领导人和精英们公开申明的要“领导世界”。现在世界上不论什么事情,它都要插上一手。可是,它的能力是有限的,管不了那么多,因此它在插手各种矛盾和纠纷时就必然采用压一方、捧一方或控制一方、放纵一方的策略。在客观上,它这是在不断地培植异己力量,而异己力量的崛起同美国的主观愿望适得其反,当然也就有助于多极化进程。(四)中国是多极化的一极,这已没有疑问,但它在多极化格局中的位置和分量还要看它自身的发展情况而定,我们必须小心谨慎地、用动态的观点看待这一问题,万万大意不得。

总之,中国的最大利益在于,既不使多极化进程变成无序化混乱,让不论什么形式的霸权主义乱中取胜,危害中国的发展与建设;更不可以使中国在这一进程中最终落得无足轻重,中国必须取得同其幅员、资源及其发展宗旨相称的一极位置与分量。我们时刻要注意研究的是:

  1. 全方位开放、主权安全第一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这是矛盾的辩证统一。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严重挫折的最沉痛的教训之一,就是闭关锁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长足进步的最成功的经验,就是果断地实行全方位开放。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对内搞活, 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家开放”。

但是我们必须切记,当代中国的全方位开放战略,完全不同于从上个世纪末由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倡议,后被西方列强接受并推行的“中国门户开放政策”或“门户开放主义”。当时,中国积弱累贫,早已是列强瓜分宰割的对象、毫无主权和领土完整权利可言。美国主张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 既可充分代表列强中的后起者——美国的扩张利益和价值观,又可充分利用列强在中国你争我夺的矛盾。正如美国第 28 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一语道破的那样,“谁以资本供给全世界,谁就应当⋯⋯管理世界”。美国的对外和对华战略后来虽然历经变化,但海约翰和威尔逊等人的这套理论至今仍留有明显的痕迹,并在世界范围内拥有相当的影响。

饱尝丧权辱国和闭关锁国两方面之苦的社会主义中国人民,今天在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内外战略时,牢牢地把握着主动权,非常清醒地、坚决地主张, “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一切其他国家和集团在处理同当代中国的关系时,首先必须理解中国维护主权和安全的民族感情,并同样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今天和以后的全方位开放,贯穿着一根实实在在的主轴,即国家的主权与安全。这根主轴的完整表述,就是中国一向主张并彼国际社会越来越乐于接受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世界上一切国家,不分它们大小强弱、发达与否,都会带来长远、的根本利益。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国际社会普遍接受之日, 就是国际政治新秩序建成之时。这是其一。

其二,中国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是要在有限的时期内,首先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论从法规上还是从实际运作上同世界经济接轨,中国经济最终融人的肯定不是已有或现有的国际经济秩序,而是一种新秩序;因此,中国经济的全方位开放战略是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同步”进行的,不可能一蹴而就。中国在这一进程中是有自己的“序列表”,即轻重缓急的。我把它称之为“一圈一列一片一点”:

一圈,是指中国的周边国家。中国真心实意地希望同它们永远保持和睦相处的关系,这是中国自身执着追求长期和平发展的目标所决定的。

一列,是指世界上一系列愿意在资金和技术方面同中国交往的国家。中国的经济建设需要大量的投资和先进技术,事实已经证明,中国不是这种交往的单方面受益者,资金和技术输出国同样也是受益者。

一片,是指渴望从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中获益的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在处理世界事务时,中国同它们最容易达成共识,最容易用共同的语言说话, 从社会主义的前途和人类的福祉来看,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同这一大片的关系将会越来越重要。

一点,是指冷战后影响最大的国家——美国。在目前和今后的一段历史时期,挟有雄厚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实力的美国,不仅对整个世界格局的变化最敏感,反应最强烈,而且对社会主义中国不可避免地会采取特殊战略。这就迫使中国也不可避免地制订自己对美国的特殊战略。

  1. “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这是中国国策非常形象的概括。中国最大的愿望,就是一心一意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中国这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中国最怕的就是这项事业受到干扰。但是,怕有什么用?!中国整个近现代史都告诉我们:怕,只能把事情搞糟。中国谁也不怕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它从事的事业,不论对谁都不会带来损害,中国发展了,不论对谁都会带来好处。这是第一句话的含义。第二句话是说,中国梦寐以求的是尽快发展自己,这种发展不能靠别人的施舍或恩赐。在当代,没有什么“无私的援助”。但是,中国的发展却必须指靠公平合理的互利合作。对于中国的发展来说,这种互利合作是万万不可或缺的。同谁互利合作都成,只要不损害他人,——这就是“谁也不得罪”的来由,是中国的国际战略无损于他人的真实表露。

如果有人认为“谁也不怕,谁也不得罪”只是一条消极的、无所作为的外交战略,那就大错特错了。两句话合在一起的中心意思是:为了中国的和平发展,我们的国际战略必须时时处处“趋利避害”。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按“一国两制”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底由中国首先提出的,至今已有 40 多年的历史了。要着重指出的是,这五项原则不仅得到了国际上广泛的承认和使用, 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有了如下巨大的发展:

  1. 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利益

五项原则提出时,还只是中国同个别邻国就个别问题达成的共识,后来被许多国际性文件所承认。 80 年代中期以后,冷战格局行将瓦解和瓦解以后,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领土与主权争端陡增。如果沿用老办法,动辄使用武力解决这些争端,那么局部战争就会“遍地开花”,世界不但不会安宁, 而它面临的主要任务——发展经济、缩小南北差距就更无从谈起了。在那种情况下,中国自身的发展也必然会受到严重的干扰与破坏。为了稳定世界局势,中国首先提出了搁置争议,寻求共同利益的解决争端的新办法。

中国在运用这一新办法处理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中国经过努力,同周边国家达成的空前和平局面,保证了中国能够把最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国内经济建设上。而对于那些现实的和潜在的争端,中国保持着最大的克制和耐心,有些问题可能要留给后代人去寻求实际解决的

办法。

中国的这一和平外交战略不仅适用于周边国家“一圈”,而且普遍适用于前面所说的“一圈一列一片一点”。

  1. 一个世界,多种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遗留有对港、澳、台的主权与领土完整问题。邓小平是提出用“一国两制”方式解决这个问题的首倡者。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他在绝大多数的场合中,不是只就中国的内政孤立地谈“一国两制”,他总是把“一国两制”的思路同解决国际问题的通用原则联系在一起。

因此可以说,“一国两制”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最新发展。“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必然延伸,就是“一个世界,多种制度”。这同美国及其他某些人推行的世界必须照搬一个模式,是鲜明对立的。我们的原则是充分尊重各国人民的意志,另一个原则却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他人。历史将会验证这两个对立的原则哪个更有生命力。我们坚信的是“一个世界,多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