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概念:“经济转型国家” 引发的新思考

——试以俄共“崛起”为例谈决定社会“经济转型”成败的非经济因素

姜长斌

1996 年 4 月 2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叶利钦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中,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并列的, 使用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即“经济转型国家”。①

何谓“经济转型国家”?我个人理解,它至少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 它既包括某些发达国家(例如俄罗斯),也包括某些发展中国家(例如中国); 第二,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中,这些国家的经济构架和形态已不适应时代潮流,这类国家共同面临的都是“转型”问题;第三,旧经济构架的形成, 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它必然要涉及促使旧构架成型的非经济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历史原因,即历史传统、政治、文化等社会存在和价值观问题。它们的转型成败,将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经济转型的顺利与否。

当然,各国有各国的国情,转型的具体内容也会千差万别,不过,只“转变”经济,不转变其他,成功的经济转型最终只能成为可望而不可即的东西。

本文力求以邓小平的理论思想为指导,用颇具代表性的现俄共这个“非经济”因素实例,对上述观点作一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