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界结构
世界结构,即是世界划分的状态和形势。对革命者、马克思主义者来说, 弄清楚世界的结构,也就是弄清楚世界上敌友我的阵势,做到心中有数。只要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没有结束,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国际上敌友我三方都是客观存在的,无法抹煞的。
关于世界结构或划分,列宁把帝国主义时代的世界划分为两个阵营,也即两个民族: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 60 年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普遍认为,世界形成为两个对立的阵营:社会主义阵营和帝国主义阵营。
60 年代国际共运大论战,终于引起社会主义阵营的分裂,到 1974 年 2 月,毛泽东在会见来访的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正式提出三个世界的划分, 不再使用原先两个阵营的提法。毛泽东提出:第一世界,指美国和苏联两个具有最强的军事和经济力量,在世界范围推行霸权主义的超级大国;第三世界,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其他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第二世界,指处于这两者之间的发达国家。同年,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大会特别会议上的讲话中,第一次正式向世界宣布,中国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观点和政策。他还对超级大国下了一个定义:“什么叫超级大国?超级大国就是到处对别国进行侵略、干涉、控制、颠覆和掠夺,谋求世界霸权的帝国主义国家。” 邓小平当即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决不做超级大国。
在《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中,曾多次提到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理论,井给予高度评价。邓小平指出:“我们有毛泽东同志的关于三个世界的战略和外交路线,可以搞好国际的反霸斗争”;它为我国去争取有利的国际条件“开辟了道路”;它“对于团结世界人民反对霸权主义,改变世界政治力量对比, 对于打破苏联霸权主义企图在国际上孤立我们的狂妄计划,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①
毛泽东的三个世界的理论和战略思想,明确了中国的对外政策团结谁、争取谁、反对谁的基本问题,摆正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位置,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这在今天仍然有指导意义。
《邓小平文选》第 3 卷虽然没有出现“三个世界”的概念,但是他在分析国际问题时,反复使用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中的三个基本概念及其含义, 即霸权主义、第三世界,发达国家,并与中国的外交战略和策略相联系。如, 在界定世界的和平力量超过战争力量增长时说:“这个和平力量,首先是第
① 《邓小平文选》第 2 卷,人民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77、127、160、127 页。
三世界,我们中国也属于第三世界。”“这个和平力量还应该包括美苏以外的发达国家,真要打仗,他们是不干的呀!”①此外,邓小平还认为,我们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对外政策,是同第三世界和发达国家的基本态度和立场是相一致的。他在 1986 年 3 月会见新西兰总理朗伊时说:“我们奉行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政策。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我们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都改善关系,但是他们哪件事做得不对,我们就批评,就不投赞成票。我们不能坐到别人的车子上去。我们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最有利于世界和平。”②苏联发生变化后,还有没有第一世界?是不是还存在三个世界?回答还是肯定的。只不过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的成员有所变动。美国依然存在,搞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已扩大为西方七国首脑会议。邓小平在 1989 年 11 月的一次谈话中指出:“霸权主义过去是讲美苏两家,现在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也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③无疑,在第三世界和七国首脑会议之间,还存在一批发达国家, 也就是第二世界。今天三个世界的理论和战略仍不失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