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活孩子捆起来

东北有给孩子睡悠车的民间风俗。悠车也叫邮车子、腰车子、晃车子等, 其实就是摇篮。悠车的种类较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选择和使用悠车上,也各有特色。辽西西部民间百姓家,给孩子主要是睡“摇车”。

摇车最早产生在我国东北狩猎民族中。据《东蒙风俗志》记载,蒙古族、满族、赫哲族、锡伯族、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先民们,当外出狩猎时,就把用兽皮做成的摇车吊在大树权上,让自己的孩子在里面睡觉,以防止野兽的侵袭。据公元。1240 年成书的《蒙古秘史》中记载:“贴木真九岁,拙赤哈撒儿七岁,合赤温额勒赤五岁,贴木格斡惕赤斤三岁,贴木伦女方在摇车中也。”这里所说的摇车已是进步化了的育儿工具,蒙古等游牧民族走出森林,来到草原,把原来吊起来的摇车改为左右摇晃的摇车了。

辽西西部使用的是木制摇车,选料非常讲究,一般选用结籽多的树木为料,如榆木、松木等。不过,也有人专用柳木做摇车,因为柳与留的音相近, 希望孩子平安长大,留在世上。还有人用雷击木做摇车,据说雷击过的东西, 恶魔不存,这样的摇车可以避邪,孩子能够平安长寿。

摇车一般用一块整木做成、长约三尺,宽约一尺左右,厚一寸多,正面较平,背面为“凸”型,这样左右摇晃省力。摇车的顶部上面是半圆柱形的挡风布,用细木支撑,两端插入木板里。挡风布多为红布,上面挂有古铜钱、小镜子或其他象征吉祥之物。木板两边钻有四五个木洞,用来穿布带固定孩子。

摇车上面要放“炕口袋”,炕口袋起褥子的作用。它的大小与摇车大致相同,里面装荞麦皮或其他谷物壳等。荞麦皮做的炕口袋吸水性强,透气好, 易保温,方便实用,颇受欢迎。在炕口袋的上面放一块尿布,将婴儿放在上面,把婴儿的胳膊、腿、膝盖和脚脖子用布带子捆绑起来,即可摇晃婴儿入睡了。

西部民间还流传着借摇车的风俗。某家有了婴儿,没有摇车使用,往往向日子过得“红火”或子女双全、孩子长得俊俏人家借播车。有时还会出现两家婴儿合用一个摇车的现象。”

婴儿在褪褓期一般都睡摇车,长辈们认为:睡摇车的婴儿睡得舒但,有安全感,长大胆子大;摇车一晃动,苍蝇、蚊虫就会飞开,孩子受罪少。另外,睡摇车的婴儿,不易出现大后脑勺,更少有“O”型腿。所以,辽西西部女人常说:“睡摇车的孩子,长大了漂亮,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