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艺术

剪纸是满族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早在满族先民开始造纸前,就已经有了剪“纸”艺术。他们以皮革、龟皮、麻皮、植物叶子等物为原材料,剪刻成简单而粗旷的图案,贴或缝在衣冠、枕头等用品上。这样的艺术品在民间今天还能零星看到。自引进中原地区的“汉纸”和朝鲜半岛的“高丽纸”后, 满族的剪纸艺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大约到了皇太极时,满族开始自己造纸,并称其为“豁山”,其时剪纸作品图案更加生动,技巧也更加灵活多变。入主中原后,满族的剪纸艺术从民间走向宫廷,从而成为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品,引起了文人墨客及画师们的重视。

满族剪纸艺术多取材于日常生活,内容十分广泛。满族先民生活的区域, 山深林密,野兽成群,因此虎、豹、熊、鹿、谭、野猪、山羊等成了满族剪纸艺术的题材。他们剪出的野兽及狩猎场面,栩栩如生,风格鲜明,反映了满族人民高雅的生活情趣和稳定的心理意识。人物也是满族剪纸的主要内容之一。剪出的人物大多是满族装束,如长辫子的男人,穿旗袍马褂和大拉翅的妇女,以及头戴“苇莲头”(草帽)、手持长烟袋的老人等,一个个形象逼真,呼之欲出,充满了艺术的韵味。满族群众信奉萨满,注重祭祀,因此萨满祭祀活动也是剪纸的一个重要题材。许多流传至今或当代创作的艺术作品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

满族的剪纸作品除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和收藏价值外,还有很大的实用性。北京故宫的坤宁宫就是很典型的一例。坤宁宫是清代皇帝的洞房,墙壁纸裱,四角贴着黑色的“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着角花。所有的剪纸作品与周围的环境浑然一体,相映成趣,显得十分的庄重、大方和协调。除用于室内装饰外,剪纸还是许多民间刺绣作品如枕头花、鞋花、围裙花、童帽花和荷包花等的底稿。清朝中期诗人杨宾对宁古塔地区剪纸艺术的运用有如下称道:

剪纸为灯号牡丹, 西关爆竹似长安。谁家年少黄金勒, 醉里垂鞭处处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