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坛杰出人物尹湛纳希

尹湛纳希,汉名宝衡山,字润亭,1837 年生于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北票市下府乡)一个蒙古贵族家庭,排行第七。他的父亲旺钦巴勒曾任土默特右旗的协理台吉,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在鸦片战争中,他率本旗武装在营口附近参加了抗英战争。旺钦巴勒还是一位喜好藏书、致力于历史研究的学者,他对尹湛纳希及其弟兄们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尹湛纳希聪明好学,幼年从私塾学会了蒙、汉、藏、满四种文字。他曾游历过内蒙、辽宁等地区和国内其他一些名胜古迹,拜访了许多名士学者, 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他一生留下了数百万字的作品。他写的《一层楼》和《泣红亭》两部长篇小说,造诣很深,被誉为蒙古文学之源。由他的父亲开编的《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只写了八回便搁笔,他历时 20 余年,完成了父亲的遗著。这部描写成吉思汗英雄业绩的长篇历史小说,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学成就,开创了蒙古族长篇小说的先河。他还写了不少针泛时弊的杂文和抒情诗歌,并把《红楼梦》、《中庸》等汉族古典作品译成蒙文本。他博学多才,对汉蒙的文学、史学、诗歌、绘画都有深入的研究。他留下的绘画《雀梅图》有很高的艺术水平。

尹湛纳希的后期生活十分清贫,曾寄居锦州,靠典当祖传器物和借贷度日。由于积劳成疾,于 1892 年 2 月 25 日在锦州去世,享年 55 岁。

尹湛纳希生活的年代正处于清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落,濒临崩溃的前夕。他的贵族家庭,也走向没落。他对现实有着清醒的认识,看透了清王朝的黑暗腐败,从而萌发了改良思想和民主精神。在《一层楼》中,他深刻地揭露了王公贵族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对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尹湛纳希一生未做过官,对鱼肉穷人的官宦深恶痛绝,拒绝同权贵们交往。他同情穷苦百姓,常常慷慨布施穷人,所以,他的家族和其他贵族中一些人称他为“疯子”。

尹湛纳希的作品,不仅是蒙古文学的珍品,也是我国少数民族文学宝库中的一份重要遗产。他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上的巨大贡献,使他在蒙古作家中声誉斐然,被誉为蒙古族近代文学史上第一流的小说家和诗人。他的作品已日益引起国际文学界的注意,现已有了俄文译本,在俄罗斯还出现了专门研究尹湛纳希的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