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城市文化区

在世界地图上,可看到标着大大小小的城市符号,其分布是很不均匀的, 有的地区和国家城市数目多,密度很高,而有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很少,密度很低。我们可根据各国或各地区的城市人口占其总人口的百分比来确定其城市化的程度。一般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 >80%

第二类 60—80%

第三类 40—60%

第 四 类 20—40%

第 五 类 <20%

可是,在分析这些统计数字时,要注意的是,统计数字并不是准确的。各国的标准也不一致。其原因在于对城市的定义与标准在世界各国的不一致。

城市的定义和范围大体上有以下几种

(一)行政上或法律上的城市

这是由政府通过行政或法律程序划分出以人口集聚的聚落为中心的地域范围作为城市行政单位,并由其行政当局负责该城市的行政、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事务管理工作。这种城市有明显的边界,但是划分的标准各国不一。印度是以 5000 人的聚落作为城市界定的低限;美国人口普查局规定人口密集

区以 2500 人作为城市的低限;而南非则把超过 500 人的聚落划作城市。联合

国建议对集中居住的人口超过 20000 的地点作为城镇的低限,或作为城市看待,以资国际间作对比研究,供各国在进行人口调查,或其他官方调查作为统计的标准。

(二)城区的界线

城区的界线以建成区作为划分的依据,即指的是城市化的地区,它是由中心城市及与其相连续的建成区所组成。美国人口普查局确定的这类城市化的地区有 340 个,其人口大约占美国总人口的 60%,住在中心城市和郊区的各占 1/2。这种划分在形态上虽然是明确的,但有时也因其连续程度的差异而难以确定其界限;同时,由于城市建成区在不断发展,其界限的稳定性差。这样,在统计上,由于与行政上的城市范围不一致而产生困难。

(三)机能上的城市

一个城市的影响范围往往超出其行政上的管辖界限或相邻的郊区。例如,很多人住在城市以外很远的地方,要坐车到城市中去工作,也有的人是进城买物品。另一方面,城市的电视台和报纸对周围地区也产生影响。为了确定一城市的机能区,美国人口普查局提出一种方法,这种机能区就称为标准化大城市统计区(SMSA)。它是指区内中心城市人口至少是 50000 人,该中心城市所在的县,以及只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邻县才属于该城区。

  1. 居民中有 75%的人在农场以外从事工作。

  2. 该县的居民在中心城市工作的人占其人口的 15%以上。

  3. 住在中心城市的社区中的人占该县从事工作的人超过 25%。

  4. 该县的人口密度至少达到 58 人/km2。

在 1980 年,美国属于这种区的有 288 个。问题是这种区中包含有大量的非城市化的地区。例如,美国 288 个这种区占美国国土的 20%,而其中城市化地区只占美国国土的 2%。

从上述情况看到,世界各国的标准是很不一致的。虽然各国关于城市化的统计数字很难精确的比较,但是仍能提供一个总的轮廓。

世界上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与地区有 13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