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农业景观

人类进行农业活动尽管只有几千年的时间,但是改变世界上大片陆地上生物,种植有意识培育的各种作物,放牧经驯化的动物。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农业景观。从这种景观上,我们了解到人类在发展农业上的影响,人与自然环境间的种种关系,以及所形成的并与工业社会不同的民间文化。另外,这种特殊景观正在经历着巨大变化,一些地区内的新旧对比是十分鲜明的。总之,这是人类所创造的,面积最大的一种文化景观,值得予以更多的注意。农业景观包括好多方面,为了讨论的方便,我们将其分别放在不同章节

中。在第二章中,我们讨论了农村的聚落的集聚形式与各种不同条件之间的关系。本章中的农业景观讨论的是,人们利用土地作为农业活动而产生的农田与地产的类型。关于农村中的传统的建筑形式等方面的问题,将在以后章节中论述。

(一)传统的测地方法、地界与农田类型

地界是指地产所有权的界线,而农田类型则反映农民由于农业利用而划分耕地的地块形态。这两者又受到土地测量方式的影响,特别是在一地区聚落没有形成以前,土地测量人员所划定的土地界线对以后的发展带来十分深远的影响。

土地测量、地界与农田类型方面产生地区性差异的因素有三个方面:① 地块是完整的标准块,还是没有标准的、零碎的地块;②地块是经过正规的, 按一定几何图形测量而划的地块界线,还是未经测量,非几何图形的地块界线;③土地是私人所有的,还是公有的。

零碎的、不规则的农田是在农业发展历史悠久的国家里,农村土地形态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农民住在村落中,他们每家每户所占有的土地不仅数量少,而且地块零碎又分散,要进行耕种,只能在不同方向、不同距离、不同的大小、形状各异的地块上劳动。特别是在多子女均分家产的农村,这种零碎与分散的现象更为突出。这种现象不仅国外比较普遍地存在,我国在 1949 年以前的农村土地零碎程度也是如此。土地零碎除了上述土地所有制的继承原因外,也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例如,我国种植水稻的丘陵地区,需要辟为沿等高线的水平梯田,这样就受到地形的坡度以及土层等因素的影响,可以说那里几乎没有两块土地的大小与形状完全相同的水田。在东欧和南欧的农村,土地大都成排列整齐的长条形或方形。长条形在欧洲有它的历史渊源。在过去,那里的农民在生产上使用的是需要几头牛才能牵引的犁,这种笨重的犁难以转弯,为了适应这种生产工具耕作,只好将土地划成长条形。

某些国家或地区,在古代,土地为公社所有,每个农民都可以领到同等数量的土地。由于这种同等的愿望,就把土地先按距离和质量分成大块,然后再按每户农民人数分成小块,于是每一农户不仅农田块数相等,而且土地质量,离村的距离亦大体相等。虽然这是过去的土地划分制度,但是它的痕迹今天仍存在。

标准块农田则与零碎的农田相反,农民的土地由政府事先按一定规格划成大小相等的单位作为标准块,然后,按标准块出售给农民。这种情况是欧洲人到北美洲、大洋洲和南美洲后所实行的一种土地测量制度。

美国的标准地块的测量制度是在独立以后,向阿巴拉契亚山以西进行拓疆,政府向拓荒者出售土地而发展起来的。根据 1755 年通过的法案,其测量

的起点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西部边界与穿过俄亥俄河的地方。从该点向西按纬度方向的线称为第一基线,而通过该点南北按经度方向的线称为宾州边界的主子午线。从宾夕法尼亚州边界的主子午线往西,每隔 6 英里划一条与其平行并与第一基线垂直的纵列线(range line)。与基线每相距 6 英里划一条平行线,称为乡镇界线(township line)。这样,纵列线与乡镇界线所包围的即是 6 英里见方的乡块。该乡块可以分成 36 份(section),每份等于 1

平方英里。每块份地是 640 英亩,并以一块份地或半块份地出让。以后,为

了便于个人购买降到最少为 40 英亩。

最早,从起点向西共划出了七条纵列线。后来,随着向西的开发,而划出新的基线与新的主经线。这种测量制度一直扩展到美国太平洋沿岸。6 英里见方的乡块也是美国县以下行政管理的小区。道路系统也是沿着土地界线而设置的,所以,这种土地测量制度十分明显,也十分巩固。加拿大大体上也采取这种正方形的土地测量制度,这在西部的草原地带更为明显。在欧洲与亚洲某些国家景观中可以看到更古老的正方形土地测量制度的痕迹。罗马帝国虽久已不存在,但是其正方形土地形式在某些地方仍然留下明显的证据。在日本,正方形的土地制度可以追溯到 7 世纪的大化时代。在我国的甲骨文,农田的“田”字是一个象形字,如:

五、农业景观 - 图1

这种方方正正的田块就是“井田”。它是我国商代土地制度的基础。这种井田中有纵横的沟洫。当时土地属于氏族公社公有,每个成员平均分得一定数量土地。每个人分得的田就是一个方块,也叫做“一田”,田与田之间设有田界,形如“井”字,所以又叫井田。可见,我国实行方块形划分地界的历史是很久远的,虽然,其遗迹已不复辨认,但对现在我国农田划界的影响仍然是存在的。

长方形地块也是比较普遍的。在中欧,西欧的丘陵与沼泽地区,巴西和阿根廷的一些地方,加拿大的魁北克省和美国的路易斯安那州南部,以及得克萨斯州与新墨西哥州的一些地方,那里的土地是以长条作为单位,沿着道路、河流或运河并与其相垂直排列。这些长条形地块排列非常整齐,并向两边延伸出去,达到一定距离就有与道路或河流相平行的道路出现。这种划分土地的方式有利于取得水陆交通上的方便。所以每块长条土地的耕种者的农户都位于路旁或河边。由于法国流行这种形式的地块,所以迁移到新大陆的法国农民,把这种土地测量制度带到他们的定居地。这种形式的耕地的存在, 往往也是法裔农民经营的标志。

除方块形和长条形地块以外,还有些农场的形状是不规则的。这种农场往往是利用自然特点作为其边界的标志,其中包括树林、河流、山丘、漂砾等自然物。这种类型在美国的东部地区比较流行。这里土地的开发是随着移民的增加而逐步形成的,事前并没有像阿巴拉契亚山西部那样作出土地的划界,所以没有规律。

农田的形状除了与土地测量制度有关以外,还与农业的不同类型有关。热带的迁移农业在大片森林中开辟出一块块形状不一的土地,形如茫茫大海中的小岛。在水稻地区,特别是丘陵地形,要将土地开辟成水平梯田,就形成一条条宽度不一,弯曲形的条带。在商业谷物业农场,商业乳业农场及大牧场则土地大都是完整的地块。

(二)土地合并

土地破碎,每块土地面积小而分散,农民耕种起来非常不便。这不仅要浪费更多劳动力,也不利于现代机器的操作与提高土地的经营效益。因此, 一些国家采取不同办法促使地块合并。例如,爱尔兰在 1909 年就对农村的土地进行合并,这样可使地块数目大大减少,每个农户大多只有一两块土地, 这就大大便利了农民经营和管理土地,农民的土地集中以后,如果与其居住地接近,这就经营方便。但是多数农民是在土地集中后,地块与居住地的距离加大,他们通常搬出农村,在地块集中的地点建房居住。结果,像美国的单位地块对每个农户的作用一样,带来农户的高度分散问题。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往往实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在劳动农民中进行分配。为了走上共同富裕道路,有的实行集体所有制的集体农场或公社,有的实行全民所有制的国营农场。不论哪种形式,为了土地实行集中经营管理,零碎土地要合并,原有地界要取消;根据机械化的发展与规模效益重新划分地块,建立新的地界。结果,地块的数量大大减少、形状比较整齐划一。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往往为满足农民对蔬菜等副食品需要,每户保留些自留地。这些自留地多在村落附近,地块比较小。

(三)栅栏和围篱

为了使地块明显而固定,有的地方在边界上建立栅栏和围篱。但是,在印度、中国、日本等国家,由于人多地少,对土地进行集约式经营,一般由田埂、浅沟、界石等作标志,而不用栅栏和围篱。但在土地广阔,每个农户经营的土地面积广,彼此居住的比较分散的情况下,需要把地界明显地标志出来。其所用的材料与标志的方式,既与当地所提供的材料有关,也与其文化背景有联系。如美国新英格兰与爱尔兰西部都曾是第四纪冰川的覆盖地区,冰川作用留下大量的砾石,在耕种过程中不断地出现石块。农民就利用这些石块有规则地垒在地界。结果,形成一种独特的景观。在法国或英国, 那里气候湿润,植物生长的条件好,往往采用种植成排的灌木作为地界,形成一种活的绿色围篱。在靠近林区,人们往往砍伐树木作成一种特殊形状的围篱,既作标志,也防止人和畜的侵犯。在美国向西部开拓时,不少地区采用这种形式。在干旱的草原地区,土地辽阔,又缺乏树木,往往采用木桩架铁丝网的办法作为栅栏。各式各样的栅栏和围篱今天仍然在一些地方存在, 它不仅是一种地界的标志,也是一种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