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文化景观中的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民间社会都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景观,其最明显与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居民的住房。它不仅反映民间文化特征,而且也反映与当地自然环境相关的文化传统。这类建筑物并不是受过专业教育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的,而是依靠传统,一代代继承下来的。他们凭经验与记忆建造其不同用途的房屋,如住房、谷仓、教堂、磨坊等各种有形的文化景观。

(一)民间文化中的建筑景观

  1. 建材文化。民间建筑在文化景观上突出表现是建筑用材、建筑布局和房屋外形与内部特征等。民间建筑多就地取材,因此,其建筑的材料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根据材料,建筑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类。石质建筑,这多分布在山区与多石地区。如我国西南几省的房屋,印度南部、地中海四周、西欧以及南美的厄瓜多尔和秘鲁东部山区的房屋。泥质建筑,其墙用砖或用粘土, 这种砖是土坯,或经烧制的砖等。其分布范围包括拉丁美洲(除去热带地区以外的其他地区)、撒哈拉沙漠的四周、西亚与中国北方的干旱、半干旱地区。木质建筑,用原木或锯木建造的房屋,主要分布在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欧亚大陆上从东欧开始往东的大片森林地区。因林区木材比较丰富,将去皮的原木截成一定长度,利用榫木建造成木屋;锯木是把原木锯成板材, 用钉连结建造的房屋。在中欧地区,采用的是介于石材与木材间的建筑,称为半木结构。草皮土建筑,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等地区,这里是广阔的草原, 只要把生草层的土用铲直接切成方块,即可用来建房,是拓荒者最好的建材。我国东北的三江平原也采用这种材料建筑农舍。用木柱、竹、枝叶为材料建造的房屋也很普遍。这种房屋大多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利用木柱、竹杆及其枝叶建造房屋,在我国的南方和中南半岛,马来群岛等较为普遍。非洲与南美洲的雨林以外的热带稀树草原区与澳大利亚的干旱地区,利用灌木建造房屋。亚非的干旱地区,由于靠游牧为生,没有固定的住房,多用毛、皮等材料作成搬运方便的帐篷,在我国称为蒙古包。

  2. 建筑布局。建筑布局分两种。一种是只有一栋房舍的单元结构;另一种是由不同用途房屋集合在一起形成组合式的或院落式的结构。单元结构房屋就是一栋房舍中除住人以外,还圈养家畜、存放农具与谷物。由于空间利用的多样性,通常建成长条形,房屋的一端住人,另一端安置牲畜,有的中间分隔开。除一层建筑外,也有多层建筑的。两层建筑的房屋,各层的用途不同,在我国西南彝族居住地区,上层住人,下层圈养牲畜;在美国西南部的普韦布洛人居住地区,上层住人,下层储存谷物。单元结构的住房多是以一个家庭为单位,但也有一个单元结构的房屋多家居住的。我国南部山区客家人居住地区,有的为了安全和防守需要,将许多房子建在一起,排列成方形或圆形,内部分隔成几十、几百个房间,供数十、数百人住。三层建筑一般底层用作厨房、畜圈等,二层储藏粮食,三层住人。

组合式的民间建筑就是住房、仓库、畜圈、工具棚等分开,但彼此相距不远,有的甚至彼此相连。院落式的房屋,是周围用墙把一家一户的各种用房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中国的四合院就是这类住房中的典型。在农村地区, 一般是正房座北,有 3—5 间正中开门,东、西二边为厢房,门向院内开,南面是墙垣,构成四周是房和墙,中间成方形的庭院。在中欧和南美洲也有这种四合院式的民间建筑,与我国的四合院大体相同。德国人的这种四合院,

曾随着移民扩散到北美洲、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等国家,所以四合院并不是我国特有的建筑。

  1. 房屋的外形与结构。在房屋的外形与内部特征方面,由于各民族与各地区环境条件的差异,形成不同的住房文化区。一般反映在房顶的式样、烟囱的位置、门窗的位置与数目等的不同特征上。

爱尔兰岛尽管面积不大,但是民间的住房却有地域的特点。专门研究爱尔兰民俗地理的文化地理学家伊万斯(E. Estyn Eva-ns),将爱尔兰的民间住房分为三个不同类型的分布区。在岛的西部,不论房屋的山墙上部是半圆弧形、阶梯形还是直线形的,也不管墙是块石砌成的还是砾石垒成的,不管外表是否用泥灰抹过,门在正中或偏向一方,窗户有无⋯等,但其烟囱都设在屋脊的两头。这可以说是西部大部分住房的共同特点。但在岛的东部的北区与南区则不同,每座住房只有一个烟囱,而位置大多位于房脊的中央。南区与北区的差异在于房顶的式样,北区的房顶主要是人字形的,两面坡对称; 而南区主要是四面坡。

在美国,民间住房的文化景观上,由于流行文化的建筑物的迅速发展, 大多已成一种历史遗留现象。从留存不多的,处在流行文化建筑优势中的民间建筑,可让人恢复民间建筑过去的风貌,及追溯其地域上的差异性。美国民间住屋外型的结构与其他文化特征一样有鲜明的地域变化。北部新英格兰地区,典型的民间建筑是一种屋顶为两面坡的住房。住房较大,一般为两层, 有五个房间的宽度,两个房间深,房顶下有阁楼,屋顶两面坡长相等,烟囱设在房屋的中央,整个结构全是木质的。这种外型住房称为新英格兰大房(new England Large)。这些特点,包括建筑用材、中央烟囱与当地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气候寒冷需要防寒保暧有一定联系。其他几种外型都与此有某种联系。如在层次上把两层改为一层,称为矮房(cape cod);在住房后面房顶加坡, 以加大宽度,增加一间房,由于屋顶长度不对称,形如装盐的盒子,称为盐盒式住房(salt boxhouse);有的在大房子外加一间一层的小屋,并与大房相连,称为带边房的大房(upright and wing)。

在南部,由于气候炎热多雨,所以房屋建筑需要考虑通风、遮阳、防湿等问题。那里典型的住房称为潮水上升式住房(tidewater raised cottage)。这种房子通常只有一层,屋顶前坡短,后坡长,坡面有波折,一般有五间宽, 三间深。前坡下带有遮阳的廊檐,下有门廊;为防潮,地基距地面较高;烟囱在一端,贴在墙外,以利于散热。有的把这类房子中间的房间辟为过道, 以利通风,称为带通道的住房(dogtrot house)。路易斯安那州的克利奥尔式住房,其长和宽都短于潮水上升式住房,屋顶对称,门廊不突出,而在屋檐以内。在该区内还有一种随黑人引进的舒特冈式住房(shotgun house)。这种房子的门开在房的一端的山墙处,并有一个小门廊,内部有两个房间, 各房间前有一共用的长过道,这是为防猎枪子弹进入房间的设施,有了通道既伤不着人,也碰不到任何东西。这种类型房子先由黑人传播到西印度群岛的海地,而后进入美国南部。

我国的民间住房也是各地区互不相同的。在建筑材料方面框架几乎都是利用木材(少部分用竹架),而墙和屋顶各不相同,特别是南北方有明显的差别。北方主要以泥土为材料,土墙、泥顶;南方由于多雨,则多用砖和瓦。在外形与结构方面,南北差异更为明显。在北方,由于冬季气候寒冷,全年降水不多,而且多为平原,保暖是住房的重要条件。一般墙较厚,有的用粘

土、有的用土坯,有的用砖和石块,也有混合使用各种材料的。房顶坡度很小,几乎成为平顶,有的用瓦,石板,或用灰土抹平。房屋不高,空间小、窗户小,只有前窗,门与窗都比较严实,这对防寒保温十分有利。另外在室内以炕为床,炕与灶相连,炉灶多建在正房中间,利用做饭的余热暖炕。为了利用阳光,住房多建成座北面南,华北、东北的农村住房的典型式样与结构就是这样。由于取水大多靠井水,加上安全等原因,大多形成四合院式的聚居,村落较大。南方的房屋,墙多用砖,但较薄,屋顶用茅草或用瓦,坡度大,屋前有的设前廊,屋内空间大,门窗大,并多有后窗。这些特征有利于通风、散热、遮阳、减轻雨水对房顶冲击。由于南方平地少,稻田灌溉需要大量的水,多数村落小而分散。由于冬季气温低,房屋亦面南。为防潮用床而不用炕,厨房与正房分开。

在西南地区,由于地势较高、纬度较低,夏无高温、冬无严寒,但潮湿多风,故也需要注意保温。住房地盘与外形取方整,称为“一颗印”。房屋有正房三间,两边各有两间耳房组成,即三正四耳。正房多为楼房,中间为正方形天井。在黄土地区,往往利用黄土层厚,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多窑洞式住房。

上述是我国大陆主要民间建筑的特点,在海岛上民间建筑具有自己的特征。例如,在台湾岛东南的兰屿,该地常受台风袭击。台风风大雨急,破坏性很大。为了防止台风的破坏,房屋基础与墙大半在地面以下。只有房顶的一部分露于地表,迎风坡的坡度小于背风坡,使风易于通过。在房屋的四周为提高房基地,挖有较深的排水沟,这样,既防水淹又保持室内干燥。虽然风雨袭击时避免了灾害,但在风雨过后,地面以下的房屋通风不畅,闷热难当。为此,在房屋附近的地面上建有四面无墙的凉亭,既遮阳又通风,作为无台风时休息与纳凉之用。这种民间建筑充分反映了当地环境与建筑物之间的独特关系。

(二)流行文化景观

流行文化景观在工业发达国家占据优势。下面介绍前院草坪、绅士农场等文化景观

  1. 前院草坪文化景观。由英国移民带到美国的前院草坪,在 19 世纪以来有很大的发展,它已遍及美国各地,成为住宅前面必不可少的一种景观。在大西洋沿岸,因气候湿润,草类容易生长,但是随着房前草坪向西传播,由于气候干旱,草的生长越来越困难。进入沙漠地区以后,草已无法生长,在房前铺设的已不是绿茵草地,而是卵石、碎石铺的地面,生长一些沙漠植物, 形成一种沙漠景观。到本世纪 70 年代,住在沙漠地区,而又爱好草坪的人们为模拟草坪,把覆盖在地面上的卵石等漆成绿色。这种模拟草坪出现后受到人们广泛的注意,其分布的地区从沙漠地区扩散到了湿润地区。在弗罗里达州,为建立模拟草坪,竟在卵石下铺上塑料薄膜,以防草类生长。

  2. 绅士农场。绅士农场是为上层社会服务的农场。它不是为生产目的, 而是为娱乐目的而建的农场。这里主要饲养赛马和狩猎用的马和狐狸。绅士农场主要集中在肯塔基州中部和北部,华盛顿特区的西面弗吉尼亚的山麓地区,纽约的长岛以及宾夕法尼亚州的东部等地。

绅士农场周围带有油漆的栅栏围绕,里面有汽车道,也有曲折的小道; 在绿色的草地上散布一片片树丛,夹杂着池塘与房屋,形成一种田园的风光, 十分引人注意。上层人物在间暇时到那里骑马、狩猎,进行娱乐。

  1. 其他文化景观。流行文化景观中包括有公园、超级市场、高速公路、大型体育场等。公园在早期是贵族的私人狩猎场。后来,随着森林的减少, 狩猎地多转为娱乐场地。由于工业化发展,城市人口增多,建筑物的增长, 人为景观已占统治地位,而自然环境越来越少,越来越远,为了使人们增加与自然环境的联系,以及调剂人们的生活,遂在城市发展公园。现代城市都在极力发展公园,增加绿地面积,目的在于提高环境质量,美化人们的生活。

超级市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商业。它是大而方正的二层楼建筑,周围有大片空地作为停车场。这种市场多分布在城市外围与交通方便的地段。这样便利顾客停车与购物。

高速公路是汽车增多,成为公、私交通中的重要交通工具的产物。高速公路建设,沿线各种路标、立交桥、加油站、不下车餐馆、汽车旅馆以及由此而吸引到路边来的工厂企业,形成一套独特的景观。

大型体育场,不论是露天的还是封闭的,都成为现代流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城市景观。再加上城市中的摩天大楼,成排的小汽车,满街的霓虹灯,高架车道,这些流行文化景观正在迅速漫延。它不仅取代了民间文化景观,而且也把越来越多的人卷进流行文化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