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齐伐燕事

崔 述

齐之取燕,《史记·六国年表》在周赧王元年,于齐为湣王之十年。《燕世家》亦以为湣王,而《齐世家》无之。苏子由《古史》据《史记·年表》文,断以为齐湣王。陈氏《新话》从之,而谓《孟子》书为其徒所记,以故致误。惟叶氏大庆《考古质疑》据《战国策》之文,谓齐宣用苏代使于燕, 代激燕王厚任子之,燕国大乱;储子谓齐宣王“因而赴之,破燕必矣”,皆称宣王,与《孟子》合,是矣。然吾犹惜其论未尽,而疑《史记》之不应有

误之犹未免于过也。按,《孟子》书中与宣王问答有明文者凡一十四章,而绝无与湣王问答之事。记此书者不过万章、公孙丑之属,皆尝从孟子在齐目睹此事者,必无以湣王之事无故移之宣王之理。由是言之,《孟子》之不误无可疑者。《史记·魏世家》称惠王三十五年而孟子至梁,《孟子列传》又谓孟子先至齐而后适梁。自梁惠王三十五年下至齐取燕之岁凡二十有三年。如是,则孟子去齐已久矣,何由得见取燕之事!由是言之,《史记》之有误亦无可疑者。盖自陈恒得政以来,凡十二代而灭,故《庄子》云:“田成子杀齐君,十二代而有齐国”,《鬼谷子》亦云然。而《史记》止有成子恒、襄子盘、庄子白、太公和、桓公午、威王婴齐、宣王辟疆、湣王地、襄王法章,及王建十代,其悼子、田侯剡二代皆遗之;又误以桓公为在位六年。是以威、宣两代移前二十二年,而取燕遂当湣王世耳。《索隐》云:“《纪年》, 齐康公二十二年,田侯剡立”;又云:“《纪年》,梁惠王十三年,当齐桓公十八年,后威王始见,则桓公十九年而卒。”据此,则齐威立于周显王之十二三年。以《史记》之年递推而下之,取燕正在齐宣之六七年,非湣王时事矣。故以《纪年》为据,则《孟子》、《庄子》、《战国策》、《鬼谷子》之言皆合,若以《史记》为据,则此四书无一合者,而宋人乃欲据《史记》以驳《孟子》,其亦异矣!司马温公《通鉴》从《孟子》,以伐燕为宣王时, 是矣;然以“取燕”、“燕畔”为一年事,在宣王十九年,数月而湣王立, 亦于事理未合。讲章家解《孟子》者又以取燕为宣王事,燕畔为湣王事,而云“‘燕人畔章’但称‘王曰’者,湣王生而未有谥也”,其说尤谬。夫不听孟子言而取燕者既为宣王矣,燕人之畔,湣王何惭于孟子乎?此无他,皆由未尝深考战国时事,不知《史记》之移威、宣两代于前二十余年,是以委曲求全其说而卒不能合也。故今取燕、燕畔数章,并依《孟子》、《国策》、

《纪年》之文载之宣王之世。

(《孟子事实录》《崔东壁遗书》第 42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