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迁徙与南方经济发展

  1. 流民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受战乱和饥荒压迫,被迫离开故土向外迁徙,构成了中国历史上人口的空前移动,其时间之长、人数之多与

地域范围之广,为中国历史上所仅见,对当时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董卓之乱后,北方动荡不定,出现了向外移民的第一次高潮,其迁徙方

向有三:其一为由关中流入长江中游的荆、襄一带,《三国志·魏志·卫覬传》言,“关中膏腴之地,顷遭荒乱,人民流入荆州者十余万家”;其二是由中原流入东北和辽东;其三是由中原迁往江南,如《三国志·吴志·鲁肃传》言鲁肃南渡长江,率领男女 300 多人。当时吴国大臣中,像吕蒙、张昭、周瑜、诸葛瑾等都是由北方避乱而来,占了吴国高官的一半以上,依附他们迁来江南的人户肯定不在少数。

第二次移民高潮出现在西晋末年动乱之际。迁往地区有四川荆湘、山西、甘肃、辽东、江南等地,黄河中下游地区仍是人口流出之源。这次移民的规模比之东汉末期还要大,其中许多为有组织之迁徒,组织者往往是豪强士族, 以宗族乡党相联系,势力颇大。像东晋的苏峻,招徕百姓屯聚结垒,统领数百家泛海南渡,最后发展到拥兵万人;东晋之郗鉴,也是领千余家归于晋元帝。当时,江南是接受移民最多的地区,东晋政府特地另设郡县安置北方流民,称为“侨居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