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封建依附关系的加深(1)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和田庄经济

大土地所有制的存在,在中国由来已久。两汉时期,社会上出现的豪强

世族,不少就是广占田土的大地主。汉代土地关系中,有大土地所有者,也有中小土地所有者,更多是自耕农身份的小块土地占有者,大土地占有和中小土地占有可谓各有各的优势,大地主可以通过土地买卖来兼并小农土地, 但这种积累速度是缓慢的,豪强大族可以凭借政治特权巧取豪夺,但也可能因政治斗争而丧失财产;小农经济比较微弱,但极易维持,加之政府对自耕农给以某种扶持,故双方都难有压倒对方而超常发展的可能。这种局面在魏

① 重修政和《证类本草》卷四,《铁精》。

晋南北朝时期完全被打破,无论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大土地所有制利用长期战乱、社会秩序混乱之机,凭借种种超经济因素迅猛发展,在土地关系上占了主导或优势地位。

大地主攫取土地来源是多种多样的:其一是农民、宗族投献。魏晋南北朝之际,战乱猖獗,世族豪强纷纷设立坞堡壁垒自卫,小农为避战乱,只好前去投献,如魏浚在洛阳失陷后,屯于洛北石梁坞,归附者甚众;郭默在永嘉之乱后,率遗众自为坞主,流民依附者甚众;李矩在刘渊进攻平阳时,被乡人推为坞主,东屯荣阳,远近多附之。史书记载当时此类之事,比比皆是, 也有农民不堪国家赋税剥削,而依托富门,南朝各代这种假冒之事很多,政府屡禁不止。其二是封建政府赏赐田土,像三国时孙权一次赐给蒋钦妻 200 户芜湖民,200 顷田地。其三是占山封水,公开篡夺公共荒地。东晋南朝时, 南渡的北方士族占山封水、开垦湖田,宋朝的谢灵运可谓此中典型,史载他“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其中两次向朝廷要求决湖为田而遭百姓反对未成。东晋政府下令不准占山护泽,但形同空文,到刘宋时已发展到“富强者兼岭而占,贫弱者薪苏无托”的地步。像萧齐时,齐竟陵王萧子良在宣城、临城、定陵三县立界,竟然立屯、封山泽数百里,禁民樵采。其四是买地或用高利贷兼并土地。

大土地占有关系迅猛发展,形成了一批批颇具特色的大土地经营单位—

—南方的田庄、墅舍、屯、宅、邸、店,北方的坞堡、壁垒等,其中以南方大地主拥有的田庄最为典型。大田庄占地很多,依山傍水,出产丰富,经营多种农副业,经营管理也较复杂。南朝宋时,孔灵符所建的永兴墅,周围有33 里,水陆地有 265 顷,中夹两山,又有果园 9 处。孔灵符的这所田庄既有陆田,又有水田,山上还有果园。谢灵运曾作《山居赋》描述其庄园,庄园“左湖右江”、“背山面阜”,塘渚相绕,庄园内山水纵横,田土广布。庄园出产丰富,据谢灵运描述,田地所产有麻麦粟菽,水沼出产有萍藻菱莲, 林木有松竹桐榆,还有各类鱼禽走兽。庄园内“既耕以饭,亦桑贸衣,艺蔬当肴,采药救颓”,衣食百物都不用取诸外人,完全是一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经营单位。

田庄规模既大,需要较多人手,管理上也复杂。当时田庄上劳动者有奴婢、部曲,但以佃客、客、私附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