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经济的发展

《史记·货殖列传》用大量篇幅记载了当时交换经济的大发展,商品货币关系的重要性给司马迁留下深刻印象。他说当时人们从事商品生产和交换,“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司马迁还将农工虞商视为民众衣食之源,不可或缺。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公元前的汉帝国在经济上可分为四个区域:西部,包括陕西、甘肃、四川一带,产材竹、縠◻、旄、玉石;东部,今河北南部、山东、江苏北部等地,产鱼盐漆丝;长江以南出产柟梓、姜、桂、金、锡、连(铝)、丹砂、犀、瑇瑁、珠矶、齿(象牙)、皮革;北方,今山西北部、河北北部以北,产马、牛、羊、旃裘、筋、角等。而就全国而言,“海内为一,开关

① 《汉书·食货志上》。

② 何兹全:《中国古代社会》,河南人民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79 页。

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 大大小小的城市在商品交换中充当了流通中心的作用。长安是西汉的都

城,它所在的,“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 什居其六”。长安城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商业都市,交通便利,是西北、巴蜀与内地交易的枢纽,又是对西域通商的中心。长安城规模宏大,比当时西方的罗马城大 3 倍以上,方圆有 60 里长,设有 12 道门,建设合理先进。长安的工商业集中在东市和西市两个区域,规模很大,政府设立官署管理,市是封闭的,市门的开闭也由政府规定,商人必须有市籍,纳市租。其它城邑也都执行类似的管理市的规定。《史记·货殖列传》列举了包括长安在内的 19 个大都会,极言其繁华兴盛,这些都会里还有洛阳、临淄、邯郸、宛、成都、寿春、吴、番禺、江陵、陶:

洛阳——中原地区的商业中心,东贾齐鲁,南贾梁楚,自周朝以来就是有名的都市。《汉书·地理志》讲,这里人们爱经商,富人受尊敬,穷人被贱视。

临淄——山东地区的最大城市。汉武帝时,临淄人口有 10 万户,市租上千金之多,“人众殷富,巨于长安”。山东出产鱼、盐、漆、布、帛,特别是纺织品,风行全国。

邯郸——战国时赵国旧都,北通燕涿,南有郑卫,是黄河以北的最大商业中心城市。

宛——今南阳,地处汉水、长江、淮水三水路与关中往来孔道上,有“商遍天下,富冠海内之称,是南北方贸易的枢纽。

成都——巴蜀广汉出产盐、铁、布、竹、木等物,与西南边疆诸族贸易, 自西汉后期,成为中国西南部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

以上五个城市,到西汉末期被并称为五都会,而江陵、寿春、番禺(今广州)等,都是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其中番禺,还是海外贸易的大都会。从全国城市分布来看,由于各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都市的分布也不平衡, 北方的大城市要多于南方,且大多数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在这一地区初步形成了城市网络,这也是在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最发达的重要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