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经济的衰落

公元 190 年,董卓挟持汉献帝从洛阳迁往长安,强迫洛阳数百万人口一同迁去,放火焚毁了洛阳城,洛阳周围“二百里内,无复孑遗”。董卓死后, 长安大乱,董卓部属互相攻杀,关中又落入浩劫之中。据《后汉书》记载, 汉献帝刚到关中时,“三辅户口尚数十万,自傕、汜相攻,天子东归后,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赢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汉献帝自己也不讳言当时全国军人割据、互相争战的混乱黑暗局面,承认“今海内扰攘,州郡起兵⋯⋯四民流移,托身他方,携白首于山野,弃稚子于沟壑, 顾他乡而哀叹,向阡陌而流涕,饥陋困苦,亦已甚矣。”①战乱之下,东汉人口锐减,或死于兵灾,或死于饥饿和疫病。当时屠城杀人之事举不胜举,像董卓烧洛阳城,其部将毁长安城,使中国古代两座最大的城市沦为废墟,不见人迹。公元 193 年,曹操攻徐州,杀男女数十万口。军阀袁术驻军江淮,

“江淮间空尽,人民相食”。自公元 190 年董卓之乱到公元 208 年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之势形成这 19 年中,中国北方特别是黄河流域成了战场,两汉帝国几百年内积累起来的巨大的物质财富在纷飞战火中化作了缕缕青烟。

三国后期到西晋时期,社会经济有所恢复,但仍不能与两汉盛时相比。魏明帝太和年间(公元 227 年—232 年)杜恕上疏说:“今大魏奄有十州之地,而承丧乱之弊,计其户口不如往昔一州之民。”②以魏国全境户口与汉时一州人口相比,魏尚不如。当时魏、蜀、吴三国人口总计只有不到 8 百万人

口,较之两汉最盛时的 5 千 9 百多万人,实在相差悬殊。即使这部分恢复也

不能持久,西晋统一不到 40 年即被北方少数民族武装灭亡,北方出现十六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一落千丈。黄河流域,尤其是中原地区遭到严重摧残,“百郡千城,曾无完郛者”,往昔城邑,如今墙宇颓废,蒿棘成林,荒草丛生。许多汉族地主豪强,带领宗族设立坞堡垒壁,每个坞堡既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生产生活单位,又是割据的政治军事组织。老百姓不得不投靠这些大大小小的堡主,沦为依附农民,市场交换关系即使存在,也是被限制在极小范围内的实物交换。钱币成了罕用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