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信息时代对教育内容的影响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规定了学生在教学中所应掌握的知识技能, 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传统教学内容陈旧,脱离社会的发展,内容的设置多是按照以往的经验来编制、调和的,设置死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没有选择的余地。

1.信息时代教育内容

教育内容的选择是符合教育目的的,如各种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及其他形式的信息载体,教学内容的实现还要依靠各种方式和方法。

  1. 学校教育内容中增设社会发展和新科技知识内容,反映国家经济发展的成果,内容编制在系统科学的基础上,要新颖、灵活,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更新。

  2. 其他各类教育内容要根据实际需要编写修改,增加具有教育各类特色的教育内容。如成人教育的内容,主要放在培训上,要有的放矢地进行。

  3. 教育内容要有一定的超前性,预见性。

例如:在日本 1987 年实施的高中新教学大纲,增加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原理和程序设计基础,掌握计算机应用能力;奥地利政府也认为:将来任何社会生活领域都与信息技术有关,电脑知识应属于普通教育范围,因此把计算机技术与电子数据处理技术作为中学的必修课。

2.21 世纪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要适应社会发展、人的发展、学科的发展。

  1. 为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需要,压缩一部分基础课程所占用的大量时间,这并不等于不重视基础课的教育,只是将基础课程之间的互相重叠节省出课时,引进新的科学技术内容。

  2. 以新的科技充实教育内容是 21 世纪课程建设的重点,尤其是理工科的课程内容,更新迅速,更应及时充实。

  3. 增加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课程,如计算机基础知识课,文献信息检索与利用等,从教育内容上反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