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信息意识的现状

  1. 国内的信息意识现状

国内人员信息意识较薄弱,表现在缺乏对信息的灵敏的反映,对信息的收藏重于利用,缺乏信息服务的意识,没有信息是商品的意识。著名学者杨振宁曾指出:在中国大陆的科研课题至少有 40%是重复的。人们在埋头研究的同时不关心外面的世界变化发展,缺少一定的信息意识,给科研和国家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对信息认识、重视、获取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这都是由于信息意识水平低造成的。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从信息的利用率来看信息意识的程度。

由于长久以来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依旧重视信息的收藏,而忽视利用。大量的信息被收藏于图书馆中,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库虽在不停地建设,但是又有多少被人们利用?图书信息利用程度低,更不用说一些专利信息的利用。文献利用的程度进一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信息意识水平。例如:现代的企业建设离不开信息,畅通的信息渠道决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是许多企业在不了解国内外同类企业的情况下,盲目上马、发展, 导致大量资金的浪费。

大量的数据库建立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为了追赶世界信息发展的步伐,近几年来我国在引进国外数据库的同时,也投资大力发展我国的数据资源,然而建成的数据库利用率却十分低,一方面是由于国内数据制作水平有限使用效果不好,另一方面则是人们的信息意识的淡薄。

第二、从信息能力来看信息意识的水平。

在很大程度上,信息能力的水平,影响信息的利用和信息意识的健康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信息技术利用能力:没有对信息技术利用的实践经验,就会缺乏对信息的感性认识。

外语能力:信息社会是全球性的,外语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工具。

信息资料检索能力:手工检索占的比例较大,计算机检索还没有被人们广泛接受。

总之,我国整体的信息意识淡薄,导致了信息化程度不高,这是我国要加入到全球信息化行列急待解决的。

  1. 国际的信息意识状况

第一、国外文献消费水平高于国内。

如德国 1991 年人均图书消费 120 美元,1994 年美国全国公共图书馆藏

书 6.426 亿册,藏书流通率达 234%,人均借书为 6.4 册,人们对信息的总

的需求十分迫切。

第二、国外数据资料库建设迅速。

如美国至今已有 6000 多个数据库供人们使用。

第三、信息技术水平先进也是信息意识水平高的原因。计算机、电话的普及率高,普及范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