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唤起情感,让学生感知社会

这一阶段是给学生以直觉的感性材料,要求教师提供广泛的贴近社会生活中的人物、现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 学生由原来被动地听变为主动地学。课前可布置学生带着课本有关的问题, 通过采访、社会调查、参观、听报告的形式搜集信息,进而感知课文内容。如教学第五单元第二课《工业与我们的生活》一课,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工业,工业与我们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尊重工人、珍惜学习用品的思想感情。针对这一目的要求,课前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搜集各种铁文具盒、塑料文具盒、铅笔等学习用具。课上让学生打开自己的文具盒,以铅笔为例,说一说一支铅笔从原料开采到加工成成品,需要经过多少过程,包含着多少工人的劳动。同时以召开五分钟的“小新闻发布会”的方式,让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两方面材料:一方面统计自 1978 年改革开放以来,自己家庭的变化情况; 另一方面是父母所在工厂近几年的发展情况,通过学生看、说、算,使学生在感知的过程中,得到初步的崇尚工人的情绪体验。课后又进一步举行了“工人阶级在我心中”、“腾飞吧!中国的工业”、“展望 2000 年”的主题演讲活动,同学们畅所欲言,说体会,谈理想。“工业”这个概念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形成,他们真正明白祖国的振兴离不开工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珍惜工人劳动成果的道德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这样课前、课内和课外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无疑能唤起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认真积极地感知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