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浅议

山东省烟台市莱山区解甲庄镇教委 孙序琦 解传林 李虹

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活动常常是由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也是教师调控教学秩序、了解学情、激励学习情绪、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策略。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精心设计提问内容,保证每堂课所提出的问题基本上能覆盖到上、中、下三种水平的学生,使每位学生都处于认真思考、积极投入的最佳学习状态。

但是,通观目前各科教学中的课堂提问情况,却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其表现为:一是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和广度,没有容量,学生往往不需要思考就能回答,这样不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不能为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条件。二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覆盖面小,“心偏眼斜”,习惯性地指名让优等学生回答,名之曰:好学生回答问题流利,能够和教师默契配合,教起课来得心应手,节约课时。久而久之,则使那些受宠的好学生滋长高傲的情绪,自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目空一切。而那些被老师不屑一顾的大部分学生,则自尊心受到伤害会耐不住长期的冷落,或给课堂添乱,或“思绪浮动”,产生自卑感,丧失参与意识。致使教与学的信息传递中断,课堂教学效果明显不佳。

总之,由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偏差,不能使主体产生群体性的学习热情, 结果必然使优者更优,差者更差,加大班级成绩两极分化。这种失多得少、舍本逐末的做法,必须加以改正。

如何面向全班驾驭课堂,使教师的问题一出,所有学生都积极思维,处于“一级战备”的心理状态呢?

第一,教师要精心备课,所设计的提问一定要选准“点”,特别是要选那些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求的突破点和重点、难点。提问要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努力使学生发展智能,这就要求所提问题既灵活又具体,有容量,有一定的坡度;使学生思维的强度逐渐增大,这就要求改变重知识、轻智能的问法,要把发展智能提到重要的地位。教师还要善于发挥“点”的作用,层层递进,使学生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由“问”达“识”, 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智能有所启开和发展。

第二,教师要学好教育理论,掌握教学规律。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和完美程度,与教师授课的态度,提问次数的多少,启发诱导的方式,点评时的语气,以及答后的评价措施有很大的关系。作为一名教师,应时时注意到自己的教态和提问方式。学生回答问题后,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性和答复评价。对提问对象的态度,决不能因学生的性别、性格、长相、衣着、言语的差异而有不同。教师对待学生,首先在感情上不能有偏向,要一视同仁。课堂上应把每位学生都视为最佳的塑造对象,都具有极大的培养价值,要均衡施教、因材施教。

第三,抓住学生心理特点,正确引导转化学生。学生的性格尽管千差万别,但大体说来,有的爱说爱笑,喜欢表现自己,属于活动型,有的喜稳乐

静,不善于谈吐,属于抑制型,教师决不能依此确认智能商数的高低,那些抑制型的学生往往是“内秀”。尽管气质类型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上进心;都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如果对他们施以恰当的启迪,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充足的机会,“内秀”将会出语不凡,崭露智慧头角。而对那些性格开朗、难以自控、先说为快的学生, 教师要加以爱护扶持,正确引导,真正提高他们的思维质量和自述能力。

第四,解除学生回答问题的心理障碍,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踊跃回答。学生在课堂上有无勇气举手回答,关键在教师的启发诱导。内因是通过外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的。对那些不敢轻易举手回答的学生,教师要给予保护和鼓励,耐心地启发,热情地鼓励,具体地指点,让他们逐步从思维沉积状态中苏醒过来,鼓励他们蕴足底气,甩掉自卑感,树立自信心,敢于同班上的学习尖子一起参与问题的研讨。

第五,教师要科学地设计提问问题。教师在备课中要很好地设计提问语言,尽可能使提问既有知识情趣,又能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好的提问,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激励学生的思维情绪,鼓励学生的士气,又可增长学生的知识、发展学生的智能,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求知欲望。只有寓教于乐,学生才能学而不厌。

教师的提问,切忌呆板硬套,枯燥无味,千篇一律。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入手,采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运用不同的语言,使提问活一点, 挖掘学生的发散思维。

第六,提问要设计一定的深度,培养学生解疑问难的能力,对问题不满足一般的解答,多探讨一些为什么。

综上所述,教师的提问一定要抓住核心,突出实质性的问题。要有容量, 有深度,能让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地去进行思考。在课堂教学中,要全面地照顾到全班学生,正确对待不同水平的学生,启发他们积极动脑,畅所欲言, 培养其敢思、敢说、爱说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在广阔的思维空间驰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