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城市人民反税监、矿监的斗争(板书)

由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到明朝后期,城市经济异常繁荣。当时的皇帝明神宗,就是埋在北京十三陵的地下宫殿定陵里的那位皇帝,是极端贪婪荒淫的皇帝。他在位 48 年,竟有 20 多年不上朝,只知道吃喝玩乐,极看重

发达城镇的财富,派出大批宦官到手工业、商业发达的城镇去当税监、矿监。这些人倚仗皇帝的权势,到处强行收税,有的地方原本无矿也要人们纳税, 有的商船走一天要交五、六次税,有些商人只好把船上的货当税交了。无怪乎人们说:“税官如狼似虎,与强盗无异。”

1601 年,明神宗派宦官孙隆到苏州当税官。他一进城,就在各交通要道私设收税点,敲诈客商的财物。客商就是来往各地跑买卖的人。结果搞得客商都不敢去苏州了。税收减少,孙隆又想出一个办法,征收纺织业税。每台织机纳银三钱,每匹绸缎都要交税。机户们承受不了这么重的税,以致关门歇业。他们一关门,机工便会没饭吃了,(生:失业。)昔日繁华的苏州城顿时冷清下来,在街头,有时还能见到饿死的尸体。大家恨透了税监,就在这时机工葛贤率领苏州机工开始了反税监的斗争。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 60 页的插图。愤怒的机工们有的手持火把,有的手拿木棍,正冲向税监司。远处东北角,火光冲天,那是几个税务所被烧着了, 近处“肃静”、“回避”的行牌已被砸坏扔在地下,还有几个税官,正被愤怒的群众拖着要扔到哪里?(生:河里。)孙隆吓坏了,慌忙翻墙而逃。

除苏州外,那时全国共有十几个城市先后爆发由机户、机工、商人等城市各阶层人民参加的反税监、矿监的斗争,有的声势比苏州还大,面对这种情况,明政府只好撤回全部税监、矿监。

我们讲过,中国封建社会从战国开始到明朝发生过好多次农民起义,而城市各阶层人民反税监、矿监的斗争还是头一回,这场斗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萌芽在政治上的反映,表明城市各阶层人民已发展成为一支反封建的力量。这场斗争的出现还告诉我们什么?那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刚一破土就遭到封建政权的摧残,它要成长、壮大该有多么艰难呀!

这节课共有三个大问题,要求同学们掌握的内容有: 1.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主要原因。(生:商品经济的发展。)

  1. 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生:手工工场。)产生的时间;(生:明朝中后期。)地区。(生:江南。)

  2.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一种新的斗争。(生:城市人民反税监、矿监的斗争。)

自评:《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是初一年级历史课中的一节难点课,一些概念的讲解不象讲授历史上的战役、人物那么生动、吸引人,初一年级学生还没有学过社会发展史、政治经济学,理解资本主义萌芽也比较困难。再加上我任教的北京西四中学属于“三类校”,被北京人称为“撮底校”, 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学习能力都较差,因此学习本节课就显得更加吃力。我感到教材内容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距离差距太大是备课时遇到的最大难题,所以在确定了本课教学重点(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难点(资本主义萌芽)后,教学设计时,我的出发点是调整教材内容与学生现有水平之间的距离。

学生非常乐于接受教师直观、具体、形象的讲授,于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有利于其掌握重点、理解难点的基础上,对教材内容做适当的处理,根据需要对史实做了增删。譬如这节课的难点是资本主义萌芽,理论性较强, 教科书的介绍极为简练、概括。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新的概念,我引用了

《醒世恒言》里的一个小故事——施复发家记。这个例子虽然已被历史老师普遍采用,但我觉得在没有找到一个更新鲜、生动的事例前,使用的效果还

是很好的。它可使学生对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及状况先有一个感性的了解, 把抽象、概括又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有利于化难为易。

教科书在介绍资本主义萌芽的标志手工工场后,有一句结论:“手工工场比手工作坊前进了一步。”这一步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没有明确交待。教师既要告诉学生历史的结论,又要让他们知道结论的由来,以及事物发展的前景,所以我把“手工工场”分别与“手工作坊”、“资本主义工厂”放在一起,设计了两个图表作对比,让学生清楚地看到“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资本主义工厂”的异同,“手工工场”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位置和走向。

对教学难点的一些内容,我尽量做到化繁为简。例如,什么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只说是当时的那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严格说这不确切,但我觉得如果严格按照政治经济学的概念加以阐述,对学生来说有些深奥,可能使他们更加糊涂,所以还是回避了。不过我以为在学生基础较好的学校,可应用政治经济学课程里的办法,举个例子,画个图例,使接受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一个完整、清晰的历史概念。

鉴于学生乐于接受能与自己知识、经验相沟通的事物,所以在讲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状况时,我补充了相当数量的乡土教材内容。例如现在北京人几乎都知道前门大街是著名的商业区,我的学生大多住在西四一带,我就从前门商业区的由来,说到西四一带的缸瓦市,把那久远的历史一下子拉到学生们的身边,他们便说出米市、猪市等一大堆北京的大街,课堂气氛很活跃。

本课如何导入也极为重要,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节课的效果。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所以就从“中国封建社会是从什么时期开始的”这一学生已知的内容开始讲课,先唤起学生探求“中国封建社会内部为什么会产生另一种新的生产关系” 的求知欲。他们也学过明朝前期恢复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及情况,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正是前期经济恢复、发展的直接结果,因此也采用先复习旧知识, 再引出新知识的方法,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地寻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原因。

尽管学生没有系统学过中国近代史,但他们都已知道,中国最终没有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把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放到世界历史发展之中,开扩了学生的眼界。让他们思考: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为什么没能发展起来?又顺利地实现了向第三个大问题的过渡。

讲课中还有必要把学生拉入当时的历史环境之中。例如我在讲农业发展状况时的语言描述,目的就是创设一种情境,让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活动。

(马慧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