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洪秀全领导的金田起义(板书)
- 国内阶级矛盾的日益激化(板书)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逐步破坏了沿海地区的传统手工业,鸦片输入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年年激增,致使白银外流现象更为严重,铜钱更加贬值,而劳动人民手里的多数是铜钱,就进一步加剧了人民的困苦。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不顾人民的死活,把战争中的一切费用,全部转嫁到人民头上,增加了许多苛捐杂税。加上各地水旱灾害不断,使人民陷入失业、破产、饥饿、死亡的困境,人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只有靠反抗来取得一线生机。在鸦片战争后十年间,全国各地就爆发了一百多次农民起义。所以,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是外国侵略势力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剥削和掠夺的必然结果,它肩负着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反封建的双重使命。
这场运动,从 1851 年的金田起义开始,至 1864 年失败,历时 14 年之久, 占据清王朝半壁河山,并建立了与清政府相对立的政权,其声势之浩大,规模之壮阔,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大家想不想知道,这场规模宏大的农民战争是如何发动的呢?我们先来看看洪秀全、冯云山是如何从事起义前的革命活动的吧!
- 洪秀全、冯云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板书)
创立“拜上帝教”(板书)。洪秀全、冯云山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早期的革命活动,主要是他们俩进行的。大家翻到彩图第三页,彩图9 是洪秀全的图像。
洪秀全,广东花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受过八、九年的封建教育,接受了科举成名、封建伦理的思想影响,他曾多次到广州应试,但都没有考取, 1836 年,他在广州得到一本宣扬基督教的小册子《劝世良言》,书中说,只有“上帝”才是真神,其他人们崇拜的神像,如观音、佛祖等,都是妖魔鬼怪;一切人都是上帝的子女,都是平等的。由于洪秀全亲眼看到鸦片战争的失败,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而且耳闻了广州三元里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斗争,加上在科举考试中屡遭挫折,使洪秀全对现实很不满。于是,在《劝世良言》的启发下,洪秀全在 1843 年,创立了“拜上帝教”。他假称自己是上帝的次子,是特地下凡来除去妖魔鬼怪的。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和同学冯云山成了拜上帝教的首批教徒,并开始从事宣传这一宗教的活动。
后来,冯云山转入广西桂平县紫荆山区,广泛发动群众。紫荆山是一个大山区,四面高山环绕,地势险要,居民大多以耕地、烧炭为业,受苦很深, 富于斗争精神,反抗意识比较浓。冯云山孤身一人,以打短工、拾牛粪为生, 不辞劳苦地宣传革命理论,在他的努力下,紫荆山区 2000 多人参加了拜上帝教,并初步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其成员除洪秀全和冯云山外,还包括杨秀清、肖朝贵、韦昌辉、石达开。有一段时期,冯云山被广西的地方官吏逮
捕,教众的情绪由此波动十分激烈,拜上帝教有面临解教的危险,在这关键时刻,杨秀清假说自己是“天父下凡”,肖朝贵假说自己是“天兄下凡”,稳定了教众的情绪,大家还记得洪秀全称自己是什么吗?(上帝的次子)。按照封建伦理纲常,天子是一定要听从天父、天兄的,这就使杨秀清在
拜上帝教中的宗教地位凌驾于洪秀全之上,为后来的太平天国内部斗争埋下了祸根。
正当拜上帝教日益壮大的时候,广西连年灾荒,各地起义连绵不断,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意识到起义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在 1851 年 1 月 11 日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金田起义”。
3.金田起义(1851 年 11 月)(板书)
大家看 39 页的图,客观存在反映的金田起义的情景:洪秀全站在旗下, 振臂一挥,大喊:“杀妖平天下。”一万多教众也跟着齐声呐喊,气势磅礴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从此开始了。
也许有的同学会问:“洪秀全组织拜上帝教来发动起义,是不是一种迷信活动呢?”我们说是的,但他这样做,是为了更好地组织和发动群众,是无可非议的。在历史上,利用宗教组织来发动起义的,洪秀全并非是第一人, 早在东汉末年,张角的黄巾军起义,张鲁的五斗米道起义,还有我们上节课讲到的王聪儿白莲教起义,都是以宗教形式组织起来的。用这种方式组织起来的起义,有不少的弊端,其中最致命的是,它不可能接受先进的革命理论, 最终难免陷入迷信深渊中而不可自拔。
金田起义后,洪秀全称天王。后来,太平军攻占永安,洪秀全制订了官制,分封各王,这就是著名的永安建制。
4.永安建制(板书)
这个制,是官制,冯云山协助洪秀全制订的,请大家看 39 页的课文,洪秀全是如何分封诸王的?用笔划出有关内容。
大家注意了,洪秀全分封各王:东、西、南、北、翼王的地位是不相等的,他们分别是九千岁,八干岁、六千岁、五千岁,这时有一句:“各王皆受东王节制”,这样,就把东王的地位凌驾于各王之上了,杨秀清实际上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军政大权。
通过永安建制,太平天国政权初步建立起来了,这是一个与清政府相对立的农民政权,但它在分封诸王时,又采取了严格的等级制度,这是其封建性的表现。
太平军在永安建立官制的同时,还进行军纪的整顿,这就为太平军胜利进军,定都天京,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