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战争过程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甲午中日战争是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关于战争过程,教师可以重点讲述平壤战役和黄海大东沟战役,而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大连旅顺战役、威海卫战役可以略讲。讲述时要充分利用《甲午战争形势》教学挂图,要求学生记住甲午中日战争爆发时间和平壤、大东沟、旅顺、威海卫主要战役地点。
讲述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重点揭露日本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主要采用突然袭击的手段。1894 年 7 月 25 日,日本不宣而战,在牙山口外偷袭清政府运兵船“高升号”。8 月 1 日,清政府被迫对日本宣战,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甲午中日战争从 1894 年 7 月日本不宣而战开始,到 1895 年 3 月签订停战条约(4 月签《马关条约》)止,前后经历 8 个月时间,可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 1894 年 7 月至 9 月,主要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平壤战役和黄海大东沟战役,因为战争主要在朝鲜领土和朝鲜内海进行,所以可称为朝鲜境内地区战争。第二阶段从 1894 年 10 月至 1895 年 3 月,主要是日军侵入中国而发生的大连、旅顺战役及威海卫战役,战争主要在中国领土和领海内进行, 所以可称为中国境内地区战争。
平壤战役中,着重描述民族英雄清军回族将领左宝贵率兵奋战并登城指挥,炮手阵亡后,便亲自发射大炮,身上多处受伤仍坚持杀敌,最后,前胸中炮,英勇牺牲。教师可指导学生朗读教材中所提供的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慷慨陈词的一段材料,并让学生看左宝贵穿着朝服的图像,突出他为国牺牲的光辉形象。对比之下,清军统帅叶志超弃城而逃,狂奔 500 里,逃回国内。平壤失陷后,日本侵占了朝鲜全境。此后,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黄海大东沟战役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看教材中的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图片,阅读图片上的对联和小字部分,然后请学生讲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英勇战斗的故事。也可以在讲述黄海大东沟战役时,播放《甲午风云》电影录像,展示以邓世昌为代表的中国海军官兵在黄海大东沟战役中奋勇作战的大无畏精神和为国献身的崇高品质。教师应带着崇敬的感情, 描述以下动人场面:致远号已受重伤,但邓世昌下令拼死决斗,开足马力猛冲,意图跟日本主力舰吉野号同归于尽,不幸中敌鱼雷,全舰官兵 250 人壮烈牺牲。电教手段运用适时、适度、适当,再配合教师的描述,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关于大连、旅顺战役,教师概述地讲解。平壤战役后,日军第一军渡过鸭绿江,攻占九连城;日军第二军从大同江海运至辽东半岛的花园口登陆, 袭击大连、旅顺。旅顺只有总兵徐邦道孤军奋战,激战三天,旅顺陷落。教师应结合教材《日军在旅顺屠杀中国人民图》,控诉日军在旅顺大肆屠杀居民的滔天罪行。
黄海战役后,李鸿章为保存自己的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进威海卫军港, 不准巡海迎敌。日军从山东荣成湾登陆后,攻占了威海卫南北两岸炮台,使北洋舰队腹背受敌,全军覆没。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降,自杀殉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甲午中日战争以中国失败而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