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团体的建立》教案设计(一) 教学宗旨
一、设计思路
新编高中中国近现代史教材,是在新编初中历史教材的基础上编写的。它着眼于基础知识的提高、深化和扩展。因而教师备课首先要对照初中教材, 明确新编高中教材增加的教学内容。诸如本节教材在文字表述方面,在“兴中会成立和广州起义”一目中,增加了“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的提法、兴中会的革命纲领,以及海外友人对中国革命的支持;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中,增加了西方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影响、章炳麟宣传革命思想的背景、邹容的革命建国纲领、陈天华对帝国主义本质的认识和斗争策略;在“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治纲领”中,增加了日知会等团体的建立、以及对三民主义的评述性文字;还新增了“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 一个子目。其它方面的深化和扩展,还表现在史料、图画、思考题、练习题等教学内容上。如对《革命军》原文的摘引,以及对《革命军》作用的评述性思考题等等。对这些新增的教学内容,教师需明确哪些是理性上的深化? 哪些是感性知识上的扩展?又有哪些是属于中外历史知识上的沟通、融合? 琢磨、理解编者的意图,认识所增知识在本节教材中的地位,区分其在教学中的难易度,以便依据教学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分析、讲解,增强教学力
度。
其次,是按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的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需求,去处理、讲解教材。高中教材内容的增加主要表现在理性知识方面。因而教学重心需相应、适度地向理性教学方面转移。即将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分析、讲解,提高到理性高度。诸如在“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一目的三位著名的思想家的教学中,侧重点放在邹容、陈天华上,其中邹容的《革命军》提出的革命建国纲领,在理论上将夺取政权和建立政权结合起来,解决了政治革命的核心问题,是孙中山阐发三民主义前,较为全面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对其政治主张、教材提供的原始资料和思考题,需适度展开讲解,启发讨论。加强理性知识的教学,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扣住教材提供
的对三民主义评述性的文字,在教学过程中,或设置疑难,或布置思考讨论题,引导学生认识孙中山等是怎样根据自己的世界观去分析当时的形势,主要社会矛盾,提出政治主张、制定革命纲领,去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而他们所显露的软弱性又带来怎样的后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第三,注意高、初中近现代史教材的有机联系。因两种教材的具体分工不同,高中教材侧重理性知识内容的编纂,有时又为避免重复,简化了某些事件的经过、现象的发生过程和人物的表现,以及某些名词等具体概念,等等。教师在教学时需根据需要,引导学生“温故知新”。诸如讲三民主义时, 除了联系同盟会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外,还需引导学生回忆初中教材阐述的“三民主义”的具体概念,等等。
第四,注意联系世界史知识。关于辛亥革命的背景,将它置于世界大气候之中考察,尤为重要。教学时扣住本章“导言”,引导学生联系世界史有关知识,讲清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加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及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危害, 有助于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再如讲述教材中提到的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孟德斯鸠著作时,启发学生回忆高中世界史有关知识,有利于学生理解这些著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影响。
第五,本节教学需抓住“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这一主线, 讲清本课四子目的内在联系,使之水乳交融,形成鲜明的历史整体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