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安史之乱(755—763 年)
1.安禄山、史思明起兵反唐的原因
请同学们看书第 40 页,注②,设藩镇节度使,本为加强边境防御,实则造成外重内轻,兵权旁落。胡族人安禄山以拍马奉承、杀良冒功等手段骗取唐玄宗的宠信。安禄山是个矮胖子,腆个大肚子,有一次唐玄宗指着他的肚子取笑:“这么大的肚子,里面装的什么东西?”安禄山立即讨好地说:“除了一颗忠于陛下的赤诚的心,再没有别的了。”唐玄宗龙颜大悦,赐他与杨贵妃结为兄妹。安禄山岁数大于杨贵妃,却情愿给杨贵妃当干儿子。这样, 安禄山骗取信任,当上了三镇节度使,领兵 15 万之众(投影仪出示“安史之乱形势图”,指明安禄山三镇所辖三镇区域)。他趁机招兵买马,笼络各族将领,培植反唐死党,阴谋夺取中央权力。
请大家看投影图。755 年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在范阳发动叛乱,以“奉密旨讨杨国忠”为名,直下洛阳,破潼关,进长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唐玄宗被迫逃往四川,途经马嵬驿,愤怒的士兵杀了杨国忠,又逼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其实酿成安史之乱的原因仅仅是杨氏兄妹吗?(根据学生回答后强调:)对!不是!强盛的唐朝爆发安史之乱的原因①唐玄宗统治后期宠爱杨贵妃,日益骄奢,不理朝政,任用奸诈的李林甫、杨国忠为相,贿赂公厅,朝政腐败。②怀有野心的安禄山趁唐朝政治腐败,内地兵力空虚,发动叛乱,企图夺取唐中央政权。
这种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特别是叛军一路烧杀抢掠,破坏生产, 是不得人心的,必然激起军民强烈反抗,请大家阅读 P.41 颜果卿在井陉关常山城和张巡、许远在睢阳的事迹。(待学生读完后补充:)
还要说明几点:
①颜杲卿原是安禄山的下属,他敢于反抗安禄山叛乱,增强了河北 17 郡平叛信心,影响重大,使安禄山不得不暂停攻潼关。
②史思明攻占常山后,把颜杲卿押送洛阳见安禄山,受尽酷刑,安禄山指责他背叛自己,他义正辞严地说:“我为国讨贼,恨不能斩汝,何谓反也!”恼羞成怒的安禄山割下他的舌头,他满口鲜血骂不绝口,直至被杀。这种威武不屈的精神是值得学习的。与此相反,长安城破时,唐玄宗不但逃跑,后来皇帝也不敢当了,让太子在灵武即位主持朝政,就是唐肃宗。
③张巡、许远能坚守睢阳 10 个月之久,是与他们肯动脑筋分不开的。张巡原是真源县令,箭不够用了,他在夜色掩护下用绳子把一批草人缓缓放到城下,叛军以为夜袭,乱箭齐发,得箭几十万枝。后来张巡派真人夜袭,叛军以为又是假的,结果大败。一年后张巡增援许远太守,擒贼先擒王,令睢阳守军射一野蒿箭到敌阵,叛军发现后立即呈主将报告,张巡则令弓箭手瞄准主将,一箭射中左眼,张巡趁机挥军掩杀,大胜而归。
④张巡、许远最后因粮尽援绝,饿得连弓都拉不开而全军殉难。但他们消耗了叛军大部分力量,使其不能再下江淮或入川,且保证了江淮、江汉财富源源不断接济唐中央政府,为唐肃宗用郭子仪、李光弼最后平定叛乱起了重大的作用。
板书:2.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平叛
安禄山 756 年虽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但叛军内部矛盾重重。757 年, 在长安,安禄山的儿子为争权夺利,杀掉了自己的老子,盘踞河北。759 年, 原被迫降唐的史思明,又杀掉安禄山的儿子再次叛唐,自己当大燕皇帝,结果 761 年却被自己的儿子所杀。
757 年时,郭子仪、李光弼在各地军民反抗叛军的基础上,借助回纥援兵收复了长安、洛阳。763 年,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被杀,长达 8 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被平定了。
安史之乱在历史上有什么严重影响呢?
(板书:3.安史之乱的影响)安史之乱主要在北方进行,这里原本富庶之区,8 年的战乱使生产受摧残,田地荒芜,人民流离失所,许多州县成为废墟,安禄山进长安时,“大索三日,民间资财尽掠之。”在激战最烈的河南,叛军烧杀抢掠,使“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锋镝余生的人民甚至“以纸为衣”。杜甫《无家别》中说“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 世乱各东西”。多么巨大的灾难!同时,战乱中出现了更多的藩镇,战乱后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唐王朝中央政府再也无力控制地方,所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将引号中一句板书于标题“安史之乱(755
—763 年)——”之后)
那么,什么是藩镇割据?投影出示“唐代藩镇分布图”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