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通过第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懂得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这是唯物主义的要求。而要真正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还必须坚持辩证法,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这节课起,我们开始学习:

第三课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板书)

指导学生阅读引言并思考;对“光的本质是什么”有哪几种理论?爱因斯坦关于“波粒二重性”的一段话对我们有什么启示?(点名由学生回答)

只有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才能正确理解光的本质,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矛盾分析的方法主要有三个,分别在三节课文中作了阐述。我们先学习:

第一节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板书) 第一节共有三框,这一节课学习第一框: 矛盾的对立与统一(板书)

要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先要弄清: 1.什么是矛盾?(板书)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概念,对正确把握这一节以至全课的内容,都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提起矛盾,我们一定会想到“自相矛盾”的故事,这个故事中的楚国人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也就是违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我们今天学习的是哲学中的矛盾,即辩证矛盾,它与形式逻辑的矛盾不同。

引言中讲到的光既是波、又是粒,波和粒既互相区别、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波和粒就是一对矛盾。世界上其他事物的内部是不是也存在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关系呢?课文分别对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资本主义社会、学校进行了分析。(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事例,领会这些事例说明了什么。哲学中矛盾概念的含义?)

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叫做矛盾。简单说: 矛盾就是对立统一(板书)

例:同化作用与异化作用是生物体中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作用,但它们又是相互依赖的。

矛盾的对立:互相排斥、互相斗争(板书) 例:同化作用贮存能量,异化作用释放能量。

不能把政治用语的斗争等同于哲学意义上的斗争(板书)

政治用语上的斗争,如阶级斗争、武装斗争是矛盾斗争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它不能概括、包含矛盾斗争的全部内容。正如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一样,哲学上讲的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所共有的对立

面之间的互相排斥、互相斗争的抽象和概括,是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反映。哲学上讲的斗争具有广泛的意义,内容十分丰富,形式无限多样。我们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同具有不同特点的具体矛盾斗争等同起来,更不能把哲学上的斗争同政治用语中的那种特殊的矛盾斗争混为一谈。

矛盾的统一:互相依存、互相转化(板书)

①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例:生物体只有同化而没有异化,或者只有异化而没有同化,新陈代谢就会停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②矛盾的双方依据一定的条件,各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矛盾的“统一”两种情形相比较,第二种情形更为重要。因为事物没有转比,就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但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的转化是现实的、有条件的(板书)

没有一定的条件,矛盾双方是不能转化的。例:聪明和愚笨,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愚笨转化为聪明的条件,主要是社会实践及个人的主观努力。愚人勤学亦成才。爱因斯坦童年时曾被认为是愚人, 但后来却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条件是:本人勤学,好心校长的教励。聪明也会转化为愚笨。初中语文第六册《方仲录》一文中,方仲录 5 岁时,就能“指物作诗立就”,而且“文理皆有可观者”;到十二三岁时,虽然还能作诗,但已“不能称前时之间”;到了 20 岁时,“泯然众人矣”。条件是: “文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竭于邑人,不使学。”即本人放弃了主观努力。

2.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还必须注意以下两点(板书)

①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板书) 例:自由和纪律。

强调:在学校里,如果没有必要的纪律,各行其是,就没有正常的教学秩序。

②事物自身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关系,既是指事物内部存在的这种关系,也是指事物之间存在的这种关系(板书)

例:学校教育。

小结:必须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