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结构

本课以毛岸英同志按照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教导,自觉投身社会实践,与工农相结合,并在实践中锻炼成才为引子导入新课。这个例子生动感人,同时深寓着本课的主旨。本课共二节,分五框叙述。

第一节实践及其作用分三框阐述。

第一框讲实践的定义、特征;第二框讲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实践活动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第三框还是讲实践的作用,具体讲了实践对人的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即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第二节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分两框阐述。

第一框首先讲了人民群众的含义是什么,然后从几个方面具体阐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一是从物质方面讲,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巨量的物质财富,从根本上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二是从精神方面讲,详细叙述了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精神生产的前提;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和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是科学文化发展的唯一源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三是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这样,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的观点就有充足的依据了。第二框讲了青年学生同群众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锻炼成才应注意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即学习书本知识和掌握实际知识的关系、个人和群众的关系、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