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骆驼皮“器皿”

柯尔克孜牧民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把皮革制成皮衣、皮帽、皮裤、皮鞋、皮袜、皮手套、皮腰带等各种生活用品,他们全身上下几乎都是皮革制品。奇妙的是柯尔克孜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性,能用骆驼皮制做各种精美的容器。

柯尔克孜牧民巧妙地利用骆驼不同部位皮的特点,制成皮水桶、皮水壶、皮饭碗等各种常用生活必需品。它们不怕摔打碰撞,不怕挤压磕磨,刚柔相兼,美观耐用,是游牧民最理想的日用器皿。

“库乃克”,是柯尔克孜民间对骆驼皮桶的称谓。骆驼皮桶是用骆驼脖子的皮制作的一种汲水和蓄水的容器。柯尔克孜人在宰骆驼时,把骆驼脖子整个剁下来,然后用刀剜去皮内的肉和骨,把皮内的脂肪和皮外的绒毛刮干净,再把一端缝合起来,使它首先成为一个皮袋。然后往皮袋里填塞沙子, 捣实,使它鼓起形成桶状,挂在通风处晒成半干,定型时再倒出沙子,往里面抹酥油和动物油,挂到帐篷的天窗口,让室内的牛粪烟熏半年到一年(有的地区有熏皮的专用土炕)。根据其颜色,认为可以的时侯,将用烟熏过的骆驼脖子皮取下来,用另一块儿圆形驼皮做底,用牛筋或动物皮切割成的皮线绳缝连,其缝线的密度以不漏水为宜。上端两侧取洞,拴皮绳作为提手, 这时骆驼皮桶就算成了。这样的皮桶,可盛五六公斤水或奶。

骆驼皮壶,是用驼峰上的皮制的器具。把两个驼峰单独割下来,剃除绒毛,刮净油肉,分别剪成肚大口小的形状,简单缝合在一起,充满沙子撑成壶形。半干后,用土碱、酸奶掺包谷面,弄成糊状抹在皮上,让皮发软。大约再放半个月到一个月,刮磨去皮上的杂物,用牛筋和皮革剪成的线绳,将两块初具壶形的皮子精心缝制在一起,再细心加以装饰:有的缝制两道条形图案,有的绣制四道条形图案,用以掩饰壶体相接处的缝线。在壶颈处对称地缝制两只月牙形耳垂。为了美观,不但以图案掩饰接缝处,而且在壶体上也绣云彩、水波的象形图案,把倒水的“壶嘴”也精巧地弄成一朵盛开的花。这些细心的装饰,其实是对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的加固。这种壶,在过去是出远门或应征打仗时必须携带的随身用具,其优点是不怕磕碰摔打,耐磨实用,是骑马、骑骆驼者的理想用具。

驼皮碗的加工过程与驼皮壶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驼皮碗的用料为骆驼两膝的皮,骆驼两膝的皮很独特,骆驼起卧时两膝与地面经常接触,变得厚硬耐磨,其状弧又形似圆,真是天生的碗料。在剥驼皮时,人们将骆驼膝关节从上至下单独割下来,留作碗底。用刀仔细剜割,掏出里面的茧肉,刮去皮外的毛,用沙撑圆定型。干后加工成与瓷碗一般高矮,再用沙子里外打磨光滑,抹上酥油,放在文火上熏烤数日,让酥油都渗进皮里即可。这样做成的皮碗,坚硬光滑呈金黄色,有一种天然的古朴美。

柯尔克孜人除普遍使用驼皮器皿外,还用各种羊皮器具,如羊皮桶、羊皮袋等,但远不如驼皮器皿那样结实耐用。在各种材料的

日用品各显其能的今天,骆驼皮制品以它独特的实用优势和特点,依然受到柯尔克孜人的喜爱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