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民间的刀郎麦西热甫

麦西热甫系阿拉伯语,意为“被开垦的土地”,在现代维吾尔语中为一种民间娱乐形式,它集维吾尔民间传统的乐、歌、舞和戏于一身,内容丰富, 形式灵活多样,充满智趣,具有极强的自娱性、表演性和多维的文化功能。

刀郎麦西热甫,特指流传干麦盖提县、巴楚县、阿瓦提县和莎车县一带民间的麦西热甫,位于天山以南叶尔羌河流域的上述地区都被人们称作“刀郎”地区。这里的麦西热甫中特有的乐曲、舞蹈,以及使用的各种乐器名都以“刀郎”冠之。刀郎麦西热甫与其他地区的麦西热甫虽然同源,但刀郎麦西热甫因该地区偏离公路沿线,受到现代文明冲击较少的缘故,以其更为原

始的完美性、更为纯朴的民族性等鲜明特色而著名。刀郎麦西热甫是维吾尔麦西热甫艺术之河的一支,可以视为是维吾尔麦西热甫的典型代表,是维吾尔民间文艺中的一朵奇葩。

刀郎麦西热甫,主要是以刀郎木卡姆、刀郎舞、“黛菜”游戏和诉罚等四种文艺形式有机衔接而成的动态的、立体的一个文化载体。

木卡姆,是维吾尔古典音乐曲牌的音译名称。刀郎木卡姆代表较为古老的维吾尔木卡姆,如今它只流行在刀郎地区。刀郎木卡姆最早的名称叫“巴亚宛”,其意为“广漠荒原”。很可能因当时的维吾尔先民在踏上旅途离开绿洲,以牲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漫长旅行中感到孤寂烦恼时,用歌声哀叹人生旅程的艰辛,抒发渴望幸福生活的忧伤感情的缘故而得名。

刀郎木卡姆是刀郎麦西热甫的第一主体。刀郎麦西热甫从刀郎木卡姆的序曲便拉开了帏幕,通常序曲由一人清唱,歌声亢奋悠扬。序曲的歌同像其他维吾尔木卡姆序曲一样,大多是择取劝喻性的词语,如:

绝莫骄傲,纵使你高如天空一样,

视己比谁都低,即令你是苏来曼国王; “在世界上做好事的人,美名不灭, 干坏事的人,有谁过问他的去向。

刀郎木卡姆序曲一结束,琴师鼓手们的合奏骤然而起,随着乐声,男女成双结对翩翩起舞。伴奏刀郎木卡姆的都是刀郎地区专门的乐器,如刀郎哈龙、刀郎热瓦甫、刀郎艾杰克和刀郎手鼓,其中,以十四弦刀郎热瓦琴和刀郎手鼓为主。

在刀郎木卡姆中,所演唱的歌词没有固定一成不变的。配入刀部木卡姆演唱的歌词,基本上都是以方言形式世代传咏下来的民歌。因而,刀郎木卡姆曲的歌词显得自由,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即兴性。

刀郎舞,是刀郎麦西热甫的第二个主体,是伴随刀郎木卡姆而进行的舞蹈。刀郎木卡姆序曲过后,刀郎木卡姆曲正式开始,第一段乐曲较庄严凝重, 刀郎舞蹈的动作也比较稳重缓慢,朴实无华、含蓄。男的手臂轮番左右舞动, 主要为时而向左时而向右的半侧身动作,表现一种威武气概。女的则配合男的舞姿高举双手,也忽而向左忽而朝右,仿佛手持燃烧着的火炬为勇子们照明。男女二人动作一致、整齐,犹如一个人在舞蹈一样,刀郎麦西热甫不同千其他地区麦西热甫的特点之一,就是男女都可参加麦西热甫活动,不仅可参加,而且还可以对舞。人人既是观赏者,又是参与者和演出者。因而,人人都那么兴高彩烈、热情洋溢。

刀郎木卡姆曲进入第二阶段时,乐曲欢快、活泼,刀郎舞蹈也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时男女二人的手臂都举得很高,动作也变得欢快。男女二人虽相距很近,旋转加强,但互不相撞,时而向左时而向右,手脚配合默契,以弧线形舞蹈为主,这需要很娴熟的技巧。

刀郎木卡姆曲的第三阶段一开始,一对对舞蹈者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次序慢慢散开,形成大的场面,沿着场他的边沿轻舞慢转,渐渐组成圆圈,分别以自己为中心旋转,舞姿优美动人。

当刀郎木卡姆曲进入最后的阶段时,随着乐曲和歌声的节奏,人人各自的旋转愈转愈炔,疲乏或头昏而失去旋转能力者相继退场,场上人数不断减少,最后只剩几个或一两个人仍在场子中央左旋右转,迅疾如飞。这些人被视为舞蹈技巧姻熟的饺饺音,受到公众的赞赏。

以上四个阶段的乐曲、歌唱和舞蹈,算是刀郎麦西热甫歌舞的一轮。当又一曲刀郎木卡姆开始,新一轮刀郎舞蹈复起,根据人们的意愿反复几次之后,便转入麦西热甫的下一个娱乐形式即黛莱游戏,这样可使歌手、琴鼓师以及欢舞的人们得到暂时的歇息。

刀郎麦西热甫的另一主题是“黛莱”游戏。“黛莱”原指旧社会的阿訇专门用来抽打上街时不带商纱妇女的皮鞭的名称。在刀郎麦西热甫的黛莱游玩中,是用维吾尔人特有的布腰带对折拧成一条软鞭,这种鞭子在游戏中既是权力的象征,又是抽打“惩罚”犯规者的用具。

游戏开始时,主持人把腰带拧成“黛莱”之后,便宣布游戏规则,然后把黛莱放在托盘里,随意让一人去拿,拿到黛莱鞭的人便荣幸地成为此游戏的开头者。他高高举起黛莱鞭,可以任选一位对象作为他的“接鞭人”。拿鞭者面对被邀请者或朗诵一首诗,或唱首民歌,或吟两句挑逗意味很浓的民歌体韵语。这时,被邀请者立即起身来到拿鞭人面前,面面相对并欲抢黛莱鞭。但拿鞭人并不想让对方轻易得到,所以,忽而向左忽而向右,以舞蹈姿势就地转圈。为了迷惑对方有时还故意来个向右的假动作,却突然向左转去或根本就不转。而被邀请者这时要与拿鞭人同步,倘若反映迟钝或判断错误不能同时转动,或转错了方向,被邀请人就不可能保持与拿鞭人面对面、背对背或侧对侧的姿势,这样就会给拿鞭人鞭打的机会,黛莱就会落在被邀请人的背上而引起观众的哄堂大笑。如果游戏中的一人为女性,则欢笑声更为响亮。实际上,那么准确地同步动作是不容易做到的,所以被邀请人难免挨打和遭人笑。被邀请人将鞭子拿到手之前,还必须按规矩表演节目,或唱民歌或吟诗,或对格言等,如果不能立即兑现还要吃鞭子。接到黛莱的人,又以同样的方式选择和邀请另一人出场,游戏依照上述规则继续下去。

此外,在麦西热甫中还有许多人们喜爱的游戏,如“老虎游戏”、“骆驼游戏”、“两只猫抢肉的游戏”等。这里只将刀郎麦西热甫中较突出的“献茶游戏”作一些介绍。

献茶游戏,也是刀郎麦西热甫中常见的一种很有特色的游戏形式,多在青年男女之间进行,妙趣无穷。

献茶游戏的程序,通常是按照小伙子们推选出来的“头领”来安排。先给两个小瓷碗各倒半碗茶水放入托盘中,让一位参加者端着,众人向“头领” 致敬,有勇气的一人取走小碗,并将两只碗巧妙地放在一个手掌上开始转圆圈,转动一个圆圈后,将碗从腋下转出,唱一首民歌或说两句韵语,然后将两只小碗献给另一位参加者。接碗人也要当即唱一首民歌或联两句韵语、一句格言等作为回敬,然后接碗转动,重复上述动作。整个游戏按此形式往下延续,一对小碗就这样众手相传绕遍全场,歌声笑语不绝于耳。如果接碗转圈时,技巧不过关或动作失误将茶水洒出;或以歌、诗作答时,因紧张一时张口结舌,不能随声应对的都得受“罚”。

诉罚,是刀郎麦西热甫有机体中不可缺少的结尾部分,它把麦西热甫公众开怀畅笑的喜悦之情推向高潮,充分体现麦西热甫的娱乐功能。诉罚是用诙谐风趣的嬉耍手段“惩罚”那些在麦西热甫活动中的“犯规”者而得名。举办刀郎麦西热甫时,为了维护其规则和纪律,总要由公众推选出一个

公正无私并有一定威望的人来充任“首领”、“法官”和“执行人”为破坏规矩、扰乱秩序、违反纪律和有失礼行为的人,经群众“检举揭发”,法官有权“审讯”,并根据确凿的“罪证”进行“裁决”和“惩罚”。如有执法

“手软”或“不严”情况时,公众还可“撤销”其职务,另选他人担当。

刀郎麦西热甫中的惩罚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罚款”性质的经济惩罚; 一种是“体罚”性质的“羞辱”惩罚。每种惩罚还各分重罚和轻罚。经济惩罚中的轻罚,就是让受罚人拿出于鲜瓜果等食品请大家食用,重罚是责令受罚人在适当的时侯举办一次“道歉麦西热甫”。“羞辱”惩罚中的轻罚是让他学乌鲁之声或模仿其动作,也有让其咱民歌或说笑话的,重罚则有强烈的喜剧色彩,用游戏代替。如:

“做烤包子”:由一人充当做烤包子的匠人,匠人把受罚者的头当作箩左幌右摇,表示“箩面、接着做“揉面”、“剁肉”、“剁洋葱”等动作, 以及烤制烤包子的整个过程。

“榨油”;一人充当“榨油匠”,让受罚人充当拉着榨油机转圈的牲口, 头顶一碗清水,边转边唱歌,歌唱完才停止。

“娶两个老婆的人”:由两位滑稽青年充当受罚者的两个老婆,分别躺在受罚者的左右两边。一个揪他的右耳朵,让他转过脸来,说要向他表达“爱情”;另一个又揪他的左耳朵,让他来“亲热亲热”。“两个老婆”争夺“男人”的有趣可笑的滑稽表演逗得众人捧腹大笑。

“照像”:由一人充当“摄影师”,一般由“执行人”充当。他让受罚人肚皮贴着墙壁,然后往他身上喷水。当受罚人允许离开墙壁时,墙上已经留下了他的“身影”,这就是给他照的“像”。

在受惩罚时,受罚人不能有抗拒的表示,更不得翻脸扫众人的兴,翻脸者将失去人们的友谊和热情。所以说,刀郎麦西热甫中的诉罚,既是让人们开怀欢乐的游戏,又是对公德的强调,是寓教于乐,乐教兼备的艺术手段。刀郎麦西热甫是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妙趣横生的文化娱乐系统。

根据其性质和目的,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 节日麦西热甫:主要在全民性的节日或大家共同欢庆祝贺的日子里举行。规模大,很隆重,歌舞和游戏可同时进行。

  2. 婚礼表西热甫:因某一家婚事而举办,参加人数只限于婚礼的参加者,但欢庆贺喜的气氛同样浓郁、热闹。

  3. 轮流麦西热甫:通常在农闲的冬季,以一个自然村为单位,各家轮流举办。

  4. 邀请麦西热甫:这种麦西热甫往往由某一家因某种特殊原因而举办。

  5. 道歉麦西热甫:也可称作“惩罚麦西热甫”,它是青年首领代表公众责令某一“犯规”者举办的。

  6. 解怨麦西热甫:是以解决村子里某两人之间的不和为目的而举办的。

刀郎麦西热甫多主题、多层次的特点,足以说明它历史的悠久性和多维功能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