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舟”和驾舟人

人们常把骆驼比作“沙漠之舟”,但“高原之舟”又是什么动物的形象比喻呢?是牦牛!牦牛混身上下都长着厚厚的长毛,特别是脖子、前后腿和尾巴又浓又密的团团长绒毛,可达尺余,故被称作牦牛。牦牛常年生活在高寒地区,它不仅有御寒的长毛,而且有爬雪山、过冰川、翻大坂都如履平地的本领;它负重长途跋涉,不出汗、不气喘;它适应力强,尤其特别耐寒, 在零下三四十度的风雪高原上,饥食枯草,渴啃冰雪,依旧可以负重远行于崎岖的山路上。高原的冰雪风寒,炼就了它适应恶劣艰苦环境的坚韧性格。它驮着所要运载的贷物,像一只只小船飘向高原的各个角落。因此,它获得“高原之舟”的美誉,是当之无愧的。

那么,谁是“高原之舟”的驾舟人呢?是生活在帕米尔高原上、崇山峻岭之中的柯尔克孜人。

柯尔克孜人的先人原居住在叶尼塞河流域。那时,他们以牛为图腾,敬牛如神灵,不役使牛,更不杀食牛,就是牛老死了,也不从牛身上把它的皮扒下来,而要进行隆重的安葬。养牛,除了食用牛奶外别无它用。不过,那时,在叶尼塞河流域的草原上放牧的大都是黄牛,而不是牦牛。柯尔克孜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尽艰辛,从叶尼塞河畔来到了伊犁河谷、帕米尔高原之后,逐渐改变了不役使牛和不食用牛肉的习惯。特别是定居在帕米尔高原上的一支柯尔克孜人与牦牛结下不解之缘,成为高原之舟的驾舟人。

牦牛不仅有又浓又长的一身绒毛,而且在它的头顶上有一时坚挺的犄角,十分威风。行路时,犄角傲指蓝天,双眼圆睁,旁若无人。夜间在荒郊野外露宿时,成年牛都头朝外,尾朝内,卧成一个大圆圈,把小牛围在圆圈的中间。那些大牛,特别是那些成年的公牛,一个个都像忠于职守、防止猛兽侵害的卫士,无论怎样凶恶的豺狼也不敢靠近。在柯尔克孜民间流传着许多牦牛与恶狼搏斗,用犄角把恶狼顶死在崖壁上的动人故事。柯尔克孜人是以肉和乳为主要食物的民族,而牦牛正好又是在提供肉乳方面优于其它家畜的动物。它不但易于饲养,而且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通常,小牛犊出生一二个小时,就能跟随母牛长途奔波。牦牛的产奶期还特别长,牦牛奶营养丰

富,提炼酥油率可达 10%到 20%。柯尔克孜人不仅把“高原之舟”的美称赐给了牦牛,而且还常把牦牛称作“巴图尔”即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