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的艾特来斯绸

在新疆,维吾尔、乌孜别克等兄弟民族妇女,都喜欢穿一身丝绸缝制的筒裙,丝绸的花纹犹如彩云飘舞,颜色或黑白相映,或绯绿争艳,光彩闪亮, 格外引人注目。这种衣料的名字叫“玉波甫能卡纳特古丽”,意为戴胜鸟(俗称呼哱哱或山和尚)的翅膀花,隐喻这种花绸能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这种花绸,就是新疆的地方特产——艾特来斯绸。

艾特来斯花绸采用古老的扎经染色法工艺,按照图案的要求,在经纱上

扎结进行染色。扎经是非常细致而繁琐的工序,图案的形象、布局、配色都要在扎经艺人的妙手下体现出来。扎经完成后再分层染色、整经、织绸。染色过程中图案轮廓因受染液的渗润,有自然形成的色晕,好象用于笔擦出的效果,参差错落,疏散而不杂乱,既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和色彩的过渡面, 又形成了艾特来斯绸纹样富有变化的特色。

养蚕缫丝织绸,是我们祖先的伟大发明,我们的祖先早在 4000 多年前就掌握了这种生产技术。

春秋战国时代,古称西域的新疆和秦国、赵国都保持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公元前 138~119 年,汉武帝先后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从此,中外文化交流和东西文化交流进入了崭新的时代。高度发达的汉文化(包括丝绸)也传播到天山南北、葱岭东西以及地中海、波斯湾⋯⋯。

新疆地域辽阔,土地肥沃,特别是南疆地区适宜于植桑养蚕,但在当时人们还没掌握缫丝织绸的生产技艺。为了得到蚕桑之种,于阗王“命使以求”, 但皇帝“秘而不赐”。于是,于阗王“卑辞下礼,求婚东国”。皇帝“允其请”后,于闻王便嘱咐迎亲使臣:“尔致辞东国君女,我国素无丝棉桑蚕之种,可以持来自为裳服”。聪明的公主把蚕桑籽机智地藏在帽絮中,躲过了关吏的检查。从此古称于阗的和田才有了蚕桑业。现在拜城克孜尔千佛洞和敦煌莫高窟千佛洞的壁画上还保留着桑蚕公主故事的绘画。到了清代,新疆和田、喀什等地的丝织业发展到了相当水平,生丝和蚕茧远销英、俄。风格独特的艾特来斯绸产生于元末明初。

新疆的艾特来斯绸,在汉语中俗称“和田土花绸”。主要产地是和田地区的洛浦县,喀什地区的莎车县也有生产。它的种类按传统的名目可分为四大类,即:黑艾特来斯、红艾特来斯、黄艾特来斯、莎车式艾特来斯(即综合式)。

黑艾特来斯:是最古老的一种艾特来斯绸,不是白底黑花,就是黑底白花。其图案的纹样主要是耳坠、流苏、栅栏、公羊角、镰刀、花卉等。奇特的构图造成的艺术效果,使人感到神秘莫测、抽象浪漫。

过去只有王公贵族和富豪之家的女性,才能穿用黑艾特来斯绸料制成的衣物,一般人不得问津。在宴席、聚会上,只有穿黑艾特来斯衣料的人才有资格坐上座,获得优厚的待遇。黑艾特来斯的图案,威严沉着,典雅严谨, 显出女性高洁的美。

红艾特来斯:因图案是红色,底色是黄色或白色,故以图案色命名的一种艾特来斯绸。其图案的变化纹样主要是梨子、苹果、锯子、木捶、植物叶、小花、热瓦甫琴、巴旦木杏等。其构图一般分三个层次:第一层,红色带蒂的苹果纹样;第二层,红色的热瓦甫琴共呜箱,其中以白纹表示琴码和弦, 四周点缀小花;第三层,以正扎法得白色木梳纹样,红色带蒂的苹果形纹样成为底色(或红色的梨形纹样)。整个图案层次分明,布局对称,组合严谨, 反映出强烈的民族气患。它把新疆这一歌舞之乡、瓜果之乡的特点浓缩于尺幅之中;色香味似乎都注入了艾特来斯绸的艺术灵魂之中。

黄艾特来斯:因图案是黄色,故名。图案变化纹样主要是苹果、木梳、链条、栅栏、巴旦木杏等。图案结构粗犷朴实,长短并列的流苏似的线条和笔直的链条,使画面产生一种流动的美感。

莎车式艾特来斯:它综合了上述三种艾特来斯绸纹样,条格被缩小编排成六格一幅,仍分上、中、下三个层次。六条格分三种颜色和三组纹样,色

彩纹样按绿红紫绿红紫的顺序重复排列,色与色之间相隔的多色组合呈现出跳荡的韵律,与图案中的“纳格拉”鼓的节奏吻合,有跌宕起伏、鲜明奔放之感。

在历史上新疆境内曾有三大丝城:吐鲁番、吉木萨尔和古称西域“绢都” 的和田,盛产着闻名中外的“胡锦”、“西锦”、“拈金番缎”。现仅以艾特来斯绸来说,新疆有两个生产中心:一是和田、洛浦,一是喀什、莎车。

和田、洛浦的艾特来斯绸,大多讲究黑白效果,空间虚实布局得体,图案粗犷奔放,配色较简洁、清爽、明快,多采用黑底白花或白底黑花,其间配小块金黄、宝蓝、翠绿、桔色为点缀,以调剂画面气氛,使其图案疏而不调,色彩单纯而不单调。

喀什、莎车的艾特来斯绸,以色彩绚丽、鲜艳著称。绸面平行排列几条宽窄不等、相对称的条花图案,用色反差大,对比强烈。莎车的艾特来斯绸常用翠绿、宝蓝、黄、青莲、桃红、紫红、桔、金黄、艳绿、黑白等色,但在同一条花中多用同类色或相近色。它的图案结构较之和田、洛浦的艾特来斯绸更细腻、紧凑、严谨,远看象印象派的画面,色彩强烈、透明、逼真, 再现了大自然中光和色的美感,大漠绿洲中百花繁簇、琳琅满目的景色跃然于绸面上。

艾特菜斯绸的图案,乍看起来似乎抽象,实际上它的素材来源于人们的生活,最常见的是巴旦木花、木板纹花和梳子花,也有的是从民族乐器的形象变化而来的花纹。

解放后,特别是近年来,艾特来斯绸由于丝织厂(坊)和手工织制技艺的改进,图案、色彩的创新,尤其是金银线的引进,增添了许多新颖的款式, 但是仍富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格,受到当地妇女的喜爱和游客们的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