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的婚俗

锡伯族昔日的婚嫁习俗,礼节繁冗复杂、时间长。锡泊族族内同姓不可婚,堂兄妹间绝对禁止结婚,但姑、姨、舅之间可以结亲。

男方家长看中某家的姑娘,认为她人品好、长相端庄、会操持家务,就征求儿子的意见。儿子同意之后(未经同意的也有),便请一位在本地有名望、与女方家长关系好的人(男女都可),前往女方家提亲。通常要“三顾” 女方家方才定夺。

媒人第一次领男方家长去女方家,可不带任何礼品,只作为一般性的串门,互相聊聊天。只是在告别时,媒人才给女方留个话:“我们改日再来拜访。”其实,女方家长一开始就敏感地觉察到了来者的意图。客人走后,女方家自然议论起对方的家道和为人,并打听其儿子的人品,商量这门亲事能否答应。媒人第二次带男方家长去女方家时,带一瓶烧酒作为首次提亲的见面礼。大家寒暄片刻后,媒人同男方家长一起给女方家父母敬酒并说明来意。女方家父母若有意则谦让一番,欣然饮之;若不同意就一再谢绝,决不接酒盅。在客人告辞时,女方家父母会明确表明态度。

当女方家父母同意后,媒人带男方家长第三次登门拜访时也只带一瓶酒,大家边饮边谈,酒只作为说话的媒介。这时,女方的父母将他们家族内部商量的结果如实告诉媒人和男方的家长。女方家对此很重视,除女儿同意

外,还要征求姑、舅、姨的意见。如果女方家族的意见已取得一致。就当场告诉对方下次带儿子来,女方家要看一看:如家族内部意见尚有分歧还一时不能决定,需要做一番疏通工作时,也要当场讲清楚,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女方家同意后,媒人便携同男方的父母及儿子,带两瓶烧酒来到女方家, 让男方给女方家长辈一一行礼、敬酒。这时,女方乘机从里屋偷看未来郎君的模样和风度。酒过数巡,媒人让男方跪下给女方父母敬酒。女方若无异意, 其父母便正式许亲。若出现女方不愿意的情况,那就只能拖延时日了。

许亲后,男方家抓紧进行订婚的各项准备。锡伯族的订婚仪式分两次举行,第一次为“磕空头礼”,即媒人同男方及其双亲,带两瓶贴红的喜洒去女方家,让未来女婿给女方父母及女方家的长辈磕头、敬双盅酒,表示答谢许亲之恩。女方家则准备一顿便宴接待男方家人。第二次为“磕湿头礼”。男方家择定吉日,事先告知女方家。这天男方父母、儿郎同媒人乘坐马车, 拉只绵羊或一头猪,带些喜酒来到女方家,设宴款待女方家人,互相认亲。席间,男方父母、媒人把盏,让未来女婿向女方父母及至亲跪献衣料或茶糖等礼物,还给未婚妻送一两件衣料,这叫“跪拜宴”。凡举行过这种仪式, 才算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结为亲家。从此,两家经常来往。未婚嫁前,每逢新春佳节,男方都要给女方送件衣料;女方家也给未来女婿送双女儿亲手缝制的布鞋,表示关系亲密。男方如果改变了初衷,无故连续三年不尽这个义务,便可作为自行退婚论;女方如果反悔婚约,男方可索回所送彩礼。

男女双方都到了婚嫁的年龄,男方就请媒人去女方家,向女方家长请示许配的日期。女方家长提出给女儿置办的衣服、首饰和宴席上所用的酒肉等物品的数目,大体上确定举行完婚仪式的日期。

婚期一定,男女双方家便进入繁忙的准备阶段,如修葺房屋,喂养宴用猪羊,置备衣物、嫁妆⋯⋯男方家买了新娘婚礼上要穿的衣料后,男方的母亲和媒人要到女方家,让女方家一一过目,并当场量体裁剪,拿回缝制。

锡伯族大都在农闲时办婚事,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婚礼的日期临近时, 男方家要在亲戚中聘请“奥父、奥母”来主持婚礼和迎亲等事宜。他们必须是乡里颇有声望,能说会道,精明能干而没有丧偶的人。

婚礼的第一天一般都在星期五凌晨,新郎家请萨满来祭天。早饭后,至亲齐集,燃放鞭炮,送走迎新娘的红篷车。车前悬挂铜镜,车后挂八卦图, 车内坐奥母和护送新娘衣物的少女。由奥父赶车,代表新郎父母来新娘家送宴接亲。篷车的后面跟着送宴车,车上装着活猪、活羊各一对(或活羊、活鸡各一对),喜酒喜米面之类的礼物。新郎身着结婚扎眼,胸前佩戴绢制大红花,骑着骏马,气宇轩昂地走在红篷车前引路先行。所有礼物上都标红, 拉红篷车和送宴车的马匹的马鬃上都系红缨。新郎家亲属和老人都来送行, 预祝一切顺利,这叫作“送喜车”。

同日,新娘家一早便积极准备迎接喜车,他们事先派人或发请帖邀请亲戚朋友光临星期六的婚礼大宴。喜车一到,新娘家的长者和亲人立即出月迎接,收下礼物。旋即宰羊杀猪,备办喜宴,款待送喜车的新郎和新郎家的来人及近邻至亲。此为小宴,只为近亲聚集,主要商议和筹办翌日“大宴”事宜。

第二天(星期六)为新娘家办大宴的日子,众亲眷好友都来祝贺良缘, 喜庆气氛极为浓烈。这一天新郎必须整日在此答谢应酬。当晚,由奥父、奥

母主持,聘请新郎家能歌善舞的男女伙伴到新娘家参加迎亲晚会,与新娘的男女伙伴对歌对舞,一对一地比赛。按传统,新郎一方必须以绝对的优势压倒新娘一方,否则,就等于新郎在新娘家丢“丑”了,新娘的女友也会笑话他们没本事。所以,新郎一方人人都很努力。事实上,迎亲晚会是青年男女彼此相识、交际的场所。所以,人人都以最动听的歌声倾诉自己对纯真爱情的追求,以最优美的舞姿显示自己的魅力,希望找到意中人。

新娘家大宴日,奥父、奥母还要带新郎给岳父岳母家的众亲友一一敬酒。席间,奥父、奥母还要唱《婚礼歌》,表演节目等。

婚礼的头两日,新娘一般不在自家,而躲避到至亲家里暂住。由姑、姨或表姐为她开脸、修发鬓和汗毛。

第三天星期日是迎娶新娘的日子,也是男家设大宴款待宾客的大喜之日,是正式的婚礼。这天清早,新郎坐上喜篷车,随奥父奥母去接新娘。新娘的女友们一大早就为新娘梳妆打扮,整理嫁妆。喜篷车一到新娘家,由奥父奥母主持,让新郎向岳父岳母敬洒,然后奥母开口说明“来意”。奥父奥母千方百计使新娘的父母和亲戚开心、满意。经过奥父奥母的多次求情,新娘的父母才让女儿出来坐喜篷车到婆家去。

新娘的嫁妆,须在喜篷车之前先到新郎家,所以新娘的哥哥和嫂嫂就得乘车提前出发送嫁妆。喜篷车和送嫁妆的车一般要周游村子,以示某某家娶亲办喜事,这是一种为了取得社会的认可而通告全村的民俗方式。送嫁妆的车子一到,新郎的父母前来迎接,并向新娘家的来人敬酒请安,还要往嫁妆里放些象征幸福美满的物品或钞票,才把嫁妆送到新房里去。这些象征物表达了长辈对儿女婚姻祝吉的意愿。

新娘在伴娘的簇拥下登上喜篷车时,头蒙火红色的头巾。到了新郎家门口时,婆家老幼都出门相迎,新娘便由伴娘相挽着走下喜篷车,踩着早就铺好的红毡走到新房前面和新郎先拜天地,然后新郎先入门,新娘在外,双方对跪,新郎用马鞭挑取新娘头上的红头巾。只有这时,新娘才初次露面。然后,新郎新娘双双走到灶前对跪,用哈达将羊尾巴油片投入燃烧的火焰中, 宣白头誓。宣誓之后,新娘才入洞房,上炕坐于帐慢之中。在吃合卺杯之前新娘不得下炕。

新郎家对送新娘的客人必须盛情款待,而且要有求必应。来客大多是善于辞令、幽默风趣的人,他们为了活跃喜庆的欢愉气氛,说些得体而又逗乐的话外,还提出种种要求,让新郎满足他们,这往往使新郎穷于应付。厨师则故意做“定情丸子”(把好几个丸子用线串起来烩)给客人吃,场面格外红火热闹、生动有趣。客人临走时,还故意“偷”许多杯盘碗筷藏在长袍中, 等坐上车后再拿出来炫耀让新郎新娘看见,新郎新娘就急忙跑去拦车,捉住马疆不放,要求把东两留下。这时,客人们让他们唱歌或跳舞,或者让他们施以跪礼才肯把杯盘碗筷还给他们,但最后还是要带走一双筷子、一对碗, 以表示让新娘不要忘记娘家。待第二天,新郎前往岳父母家拜见岳父岳母时, 碗、筷再由女婿带回。

婚后的第三天,新郎带新娘去上坟,一方面是祭祖,另一方面是让新娘认坟地。第五天,新娘家送油饼来卷帐幔,即把两块油饼用纸包好,卷在帐幔挽结处,新婚夫妻人睡前各吃一块,锡伯人认为这样吉祥如意。第九天新婚夫妻回新娘家省亲,也叫做“探闺”,住一夜。蜜月过后新娘还要回娘家住“对月”。

锡伯族一般不限制与其他民族通婚,锡汉、锡蒙通婚者较多,但女子一般不外嫁,男子娶外族女子者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