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

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它们都是做为自然主义的对立物相继出现的文学流派,都可以用“现代派”这个词来包容它们。正因此,一些作家早期是印象主义者,随之就又成为象征主义者了。但作为一个独立的流派,并在一段时间里形成为一种力量,它们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美学上的要求和艺术上的特点。

印象主义是二十世纪初期一些艺术流派中影响较大的一个,它始于法国,得名于法国画家马奈的一幅题为《印象》的绘画。这种首先表现在绘画艺术里的新潮很快在整个欧洲引起反响,并也不仅仅局限在美术这一领域里了。在德国文艺界,从 1900 年之后,印象主义这个术语的使用,标志自然主义的结束和对一种新的思潮的接受。一批作家成为印象主义的鼓吹者和实践堵,如里·戴默尔.斯·格奥尔格,霍夫曼斯塔尔,里尔克等人。格奥尔格当时在一篇文章里对印象主义有这样的表述:“我们不要去发现故事,而是去再现情绪,不是去观察,而是去描述,不是谈论而是印象。”①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印象主义对客体采取的是一种被动的消极的态度,藉助一种模棱两可的代名词、相互矛盾的词儿的组合(这称为矛盾修饰法:如聪明的傻瓜, 亮得发暗等)和佯谬的语汇,通过行文上的安排,来表达出一种含混不清的印象;致力于在瞬间的印象里去寻找最有利的那一刹那,去发现表面现象和本质存在的重合。

象征主义同样也来自法国,波德莱尔(1821—1867)是这一流派的代表。

① 转引自库·罗特曼:《简明德国文学史》,第 218 页。

在德国文学中,象征主义表现为对物质性的摒弃,它把创作视为一种表现灵魂、精神经历的手段。象征主义者放弃对现实进行任何方式的描述和摹仿, 使文学和艺术摆脱开与社会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这是一个截然与自然主义相反的对立物。它主张运用物象来暗示内心和精神中的微妙状态,通过暗示、对比等手段赋予物质的东西以一种另外的、本身原不具有的意义。

在语言上,象征主义与印象主义一样,强调它的音乐性,但更注重的是语言的一种暗示力量。象征主义作家不理会语言的逻辑性,而追求一种神秘性。这样就使语言有了一种唯灵主义的功用,能揭示出理性和反理性之间的那种奇妙的联系。

在创作实践上,艺术领域更适于印象主义,因为它便于捕捉瞬间的印象并把它表现出来。在文学的范畴里,诗歌和短小的抒情散文,还有独幕剧都便于运用印象主义的表现手法,至于在大型戏剧和长篇小说的体裁中却较难用印象主义的手段处理,因为它并不以表现瞬间中那最有利的一刹那为主, 而是要展现一个事件的过程,需要时间的连续性。有一些作家,如李里克隆, 格奥尔格,里尔克,霍夫曼斯塔尔等人的诗歌,施尼茨勒的独幕剧都体现了印象主义的特点。

象征主义在创作上主要适于诗歌和戏剧,作家藉助象征,来传达他们作为艺术家的特殊的非一般的经历、感受,所表现的并不易为每个人理解,他们扮演着某种先知、预言者的角色。保持与读者和观众之间的距离,在他们看来,这正是达到最高艺术的一个前提。象格奥尔格的一些诗歌、豪普特曼的一些戏剧(如《沉钟》、《碧芭在跳舞》)就是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创作的作品。

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头二十年,在德国文学中相继涌现出了种种流派。这是前所没有过的,对它们的发展、兴衰做一个历史的有机的描述是很困难的,尤为困难的把部分从整体的联系中清楚地划分开来。这个整体称做是“现代派”,在一些文学史中称之为“颓废派”。无论是那个主义,它都是对僵化的传统的文学、美学,对各种规则、戒律的突破和反叛。这个整体像一条激流,时而流到这里,时而冲到那里。印象主义,新浪漫主义,象征主义,青年风格,表现主义,达达主义,就是这个激流中的一个个流段。上面我们只是对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稍加叙述,以便对这一时期的文学流派有一个粗略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