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大国怎样信息化

衡量一国是工业化国家还是农业国家一般使用两个指标:一是工农业生产总值分别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工业产值超过农业产值的比重,包括重工业在工业结构中超过轻工业,可称为国民经济实现了工业化,二是农业就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比重减少到较小,而且农业生产的成果足以供给工业、服务业以及各行各业非农业部门的需求,则该国已实现工业化。我国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超过农业,但农业就业人口仍远远超过工业。服务业就业人口,农业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 70%以上。

大量农业人口的存在,显示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低下,绝大多数人还没能摆脱土地的束缚。农业的社会化程度低、经营分散,人们的体力劳动还没有被机器所取代,如何能够接受和实现信息化。美国正在逐步实现农业信息化,比如气象、土壤分析等,日本已在研制农业机器人。但美国农业状况是只有占总就业人口不足 3%的劳动者从事农业劳动,却是世界最大的谷物出口国。发达国家工业、农业产值和就业人口在国民生产总值和总就业人口中合计占有比重大都不到 50%。这是经济信息化、服务化发展的结果,也是进一步信息化的物质基础。

因此,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农业人口摆脱土地束缚后的疏导、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成为我国经济信息化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大批农民离开土地,涌入城市和较发达的沿海省份,形成所谓“民工潮”,据估计约有 6000 多万。这些农民离开土地尚不能归因于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部分原因是急剧扩大的城乡差别和地区经济水平发展不平衡的推动,以及维持现有农业生产水平尚有多余的劳动力。无论基于哪种原因,大量农业劳动力离开土地,应该视为谋求经济进步包括农业生产率进一步提高的契机。只有较少的农业人口从事农业生产,才有可能使农业生产上规模,逐渐运用科技手段,使农业劳动者成为经营者,并获得相应水平的收益,才有可能使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比重上升,优化产业结构。事

实证明,农业人口相当部分进入第三产业领域,农业产量并没有因此下降, 且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

新的发展机遇使我国农业人口的非农化有可能不走或少走发达国家农民脱离土地束缚后,曾经历过的自发的痛苦过程,而是充分利用现有信息服务手段,使这一过程得以有序进行。舰代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够做到对这样巨量数据的处理、分析,为供需导流提供依据。尽管如此,在我国产业结构胸优化、国民经济的信息化过程中,农业问题的解决不是一蹦而就的,农业问题还在经常提醒人们注意它的基础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