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信息技术竞争的领域

信息技术,是含义十分宽广的技术体系。信息技术竞争不是为了拿大“奖牌”的纯技术比赛,而是综合国力基础上的综合竞争力的角逐。它反映在围绕信息技术在科学、技术、生产、市场以及一体化生产力形成的诸方面。

  1. 科学的竞争

科学的竞争包括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两个方面。科学实力反 映着技术发明的深厚的知识资源。就基础科学而言,人们谈论较多的标志是获得世界诺贝尔科学奖的人数。诺贝尔奖反映各相应科学领域里的最先进水平。自本世纪以来,尤其是战后以来,得奖人数之多首推美国,其次是西欧诸国。美国诺贝尔奖获得者占绝对多数,被视为是科学中心由西欧移至美国的重要标志。美国的科学中心地位至今尚无移往它国或地区的迹象。基础科学状况要求有相应的基础教育水平,能够培养出较高水平的基础科学人才。因此,教育常常成为人们判断各国竞争力的重要依据。

关于应用科学,一般指工程、技术科学,在不少国家除了有研究基础科学的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外,还有工程科学院等应用科学研究机构。这一方面,往往以工程科学研究人员如工程师数量作为判断各国应用科学力量的依据。据有关统计表明,美国在应用科学领域里,工程师和应用科学的教育相对较少,日本相对较多,有“日本的‘科技立国’是应用科技立国”之说, 同时也暗示着日本缺乏科技发展潜力。

有迹象表明,美国正在注意加强应用科学的研究,日本则正在加强基础科学的研究。

  1. 技术竞争

技术作为科技一生产一体化的环节,它包括产品技术和工艺技术。产品技术指将一新的科学发现或技术发明。构思、设计试制成为一代新产品,如计算机以及计算机系列产品,超级机、巨型机、大型机、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似及多媒体计算机、光计算机、神经网络计算机、超导计算机等。工艺技术是指将新技术产品研制以及投产批量制造的制造方式和手段,如微电子技术中的光刻工艺技术等超微细加工技术。

就这一方面看,人们一般认为,美国具有产品技术优势,战后大多数新产品的发明都来自于美国。各代新型计算机、复印机、可视电话等信息技术产品都是由美国设计、研制的。但美国的工艺技术则不如日本,它可以设计出微型计算机,但却没有相应的超微细加工技术,于是就仰赖日本的加工或与日本公司合作。

  1. 生产竞争

生产竞争一是生产手段的竞争,二是生产成果的竞争。生产手段既包括信息技术产品的生产,也包括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所形成的新的生产手段。这方面,如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制造技术。在生产成果方面,表现为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如计算机、消费用电子产品等。

一般认为,日本在机器人技术、柔性制造技术以及计算机集成综合自动化等方面,优于美国或先于美国。在产品领域,美国在军用电子、工业电子方面略占优势,消费用电子无论是产量还是质量都逊于日本。

  1. 市场竞争

科学、技术、生产等方面的竞争,归根结底要在市场角逐中体现出来。市场竞争包括发达国家尤其是美日之间的相互渗透、占领对方市场,和发达国家对第三世界国家或地区市场的争夺,如美、日对欧洲市场、亚洲市场、南美市场、中东市场等区域市场的争夺。

在美日两国相互渗透和占领对方国内市场方面,日本较为成功。日本的消费电子及电子元器件,由于上述几方面的优势等原因占领了美国的大部分

市场,日本从美国购买的大部分是高新信息技术,美对日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美国视欧洲为自己的传统市场,仍在较多领域占有优势。对亚洲,美国正在逐渐倾注更多的注意力与日本争夺。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的国际竞争是基础技术、支撑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等信息技术体系优势的竞争,更是科学、技术、生产、市场综合竞争力的较量。美、日是这场竞争中的主要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