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是现代主要科学中心、信息技术最重要的策源地

二战后以来,美国经济和科技地位受到来自前苏联、日本、欧洲以及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挑战,经济实力方面与日本、欧洲的差距缩小, 技术方面“在一切领域领先”的局面被打破。但美国居世界第一的经济实力地位,以及在信息技术领域绝大多数类项领先世界的局面,将会保持到 21 世纪初。美国的衰落与昔日荷兰、西班牙以及英国的衰落不能完全类比:(1)美国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有着庞大的国内市场;近代史上曾经衰落的帝国不具备这些条件。(2)美国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移民国家,而且仍然不断吸纳着世界各国和地区的优秀人才,使美国经济、科技发展保持恬力。它较少封建基础,也较少有历史上衰落大国的固步自封的“大国病”。(3) 美国没有受类似以往帝国所遭受的大规模战争破坏,前苏联在和平条件下解体,使它得以缓解沉重的军费负担,实现军用技术民用化的转变。(4)资本主义各国主要包括美国、日本、欧洲之间的经济、技术竞争使不平衡发展加剧,呈现交错上升的局面。但美国没有出现直线衰退,日本没有长久保持“奇迹”,欧洲前景似乎看好,却注定要历经“联合”的种种磨难。

现实表明,二战后以来,60%以上技术发明来自美国,70%以上的新技术发明首先在美国应用,美国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也是新技术发明的重

要策源地,是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主要推动者。西方经济学家如弗农等人曾用产品周期论解释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他们把产品周期划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美国对某一种新产品享有出口垄断;其次,外国生产者开始生产;再次,外国生产者在出口市场进行竞争;最后,外国竟相向美国出口。之后, 美国再有新发明,新垄断出现,由此构成世界贸易结构的变化周期。该理论虽然尚难解释世界贸易结构变化的深层原因,但基本反映了二战后以来世界贸易结构变化的大部分事实。计算机、彩色电视机、微型计算机、可视电话等等,以至今天的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所谓“信息高速公路”建设,都是由美国首先发明并使用。尔后,日、欧及其它发达国家相继跟进生产,参与竞争,直到打入该产品技术的诞生地美国。如日本在彩色电视机、摄像机等消费电子产品方面,挤占了美国的大部分市场,包括美国国内市场。而美国又在研制新的产品,在新的领域占领垄断地位,如信息技术领域中的光纤通信、计算机软件、数字式高清晰度电视机、生物计算机、计算机网络技术、综合化信息技术等。值得注意的是,成熟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产品, 不仅在美国发生这种转移趋向,日本等发达国家也出现这类现象。如今日本已成为电视机等消费电子产品的大规模进口国,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甚至我国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出口国。